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1.9°C-15.6°C
澳元 : 人民币=4.85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亚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走向不婚不育?(图)

之前有个研究结果挺有意思:欧美国家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结婚年龄会显著增长,也就是走向晚婚。但东亚女性在普遍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会跨过“晚婚”这一选项,直接走向不婚不育。

放在十几年前,许多人会嘲笑欧美社会不肯生孩子,崇尚儒家传统的东亚社会将来会占据人口优势。谁也想不到,如今东亚成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区。

2023年,韩国新生儿人数跌破23万,总和生育率(女性一生中预计生育的孩子数量)降至0.72,双双创下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新低。0.72的总和生育率意味着每一百名女性一生只会生72个婴儿。一般来说,由于婴儿夭折及患病等原因,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实现正常的世代更替。而且,0.72的总和生育率也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38个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日本2023年总和生育率为1.20,连续8年减少,创历史新低。

之前还有官方调查表明,韩国年轻人拒绝结婚的比例也在逐年升高,高学历女性尤其如此。“三抛族”成为流行词,即抛弃恋爱、抛弃婚姻、抛弃孩子。

2023年韩国统计厅公布的《2022年韩国社会指标》显示,半数韩国人认为一辈子完全可以不结婚,10到29岁年龄段中近6成认为婚后不必生孩子。统计显示,2022年韩国13岁以上人口中认为有必要结婚的人群仅占50%。韩国育龄妇女平均初育年龄为32.6岁,比2000年(27.7岁)增长了近5岁。

跨过“晚婚”选项,直接走向不婚不育,说明高学历对于东亚女性的冲击远远大于西方女性。这当然跟历史有关,相比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女性受教育的历史,东亚女性起步晚,中间波折也多,还有传统掣肘,但也正因这些阻挠,造成了“压力越大,反抗越大”。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东亚文化始终看低一线。统治层面的“儒表法里”,民间层面的儒家传统,在我眼中都是糟糕的,与现代文明始终存在隔膜,也让个体成为“正常人”的努力变得困难重重。

现在说起不婚不育,很多人都归咎于经济压力问题。但这个说法在逻辑和事实上都站不住脚,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日本是高度发达国家,韩国则是中等发达国家。无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收入,还是整体福利保障,都是不错的,而且日韩人口基数不小,所以“平均数”的含金量不低。

说到底,还是一个“累”字,养孩子累,孩子也累。到底有多累,养过的都知道。“累”在教育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这些年来备受质疑的“鸡娃”,几乎就是东亚标配。过分填鸭式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显然,虽然很多东亚父母把孩子盯得特别紧,一切为了孩子打转,但效果未必理想。尤其是在需要创造力的领域,东亚的劣势相当明显。

但是,东亚人为什么这么累呢?因为东亚文化对等级的强调。以中国社会为例,学者易劳逸曾写道:“中国是一个以社会地位为本位的社会。中国人都十分清楚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阶层构成的结构,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十分清晰的位置,而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则取决于他们各自的位置。”

同时,在中国人乃至东亚人的认知中,一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他们因此放弃个人独立自主权而去寻求他人的支持、指导和保护,人们非常渴望与有钱有权以及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

在中国,当一个人第一次见到某个人时,总是尽快去了解这个人的背景:他是个什么官?他家里有什么背景?他有钱吗?他过去在哪里上学?他拥有什么学位?通过搞清楚这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和何种权力、受过何种教育等判断出这个人处于哪个社会阶层,才有可能采取合适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人。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的结构是何等根深蒂固。

这必然导致“权威依附模式”,或是“主奴根性”,家庭中强调父权、手工业中强调师徒关系,官僚体系则强调上下级关系。而且,人们会在特定社会圈子里做“主子”,但随时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奴仆,比如有人在家中显示权威,但出门见到官员立刻下跪。这也造成了一个更糟糕的问题:中国人普遍缺乏抽象的正义原则,因为是非观念不是根植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而是根据社会圈子而变化,一个人无法“自己对自己负责”。

日本与韩国在近现代的不同时间里,逐渐摆脱这种社会传统,尤其是日本,西化相当彻底。但即使如此,如今的日本和韩国,在社会等级层面仍然有非常明显的“传统倾向”。

正因为这种等级传统,“不懂爱”“不懂理解”也成为很普遍的思维。在东亚社会,家庭关系的连接非常紧密,父辈往往会将自己认可的家庭价值观全数传递到子女身上,不容任何质疑,这也造成了各种干涉、误会和不理解。所以一个欧美年轻人选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不但社会能包容,父母也能包容,甚至反过来予以各种支持。可是在东亚社会,别的不说,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都很可能在家里掀起“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的意见往往是最不重要的,一句“我是为你好”就足以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压抑甚至窒息感,并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家庭,也广泛存在于东亚社会的每个领域。

东亚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走向不婚不育?(图) - 1

比如韩国人考公,一方面有传统因素,更多则是基于现实。为了考公,韩国人甚至会在狭窄的考试院房间里一住就是好几年,几乎处于疯狂状态。经历过从小的各种补习班、疯狂般的考公之后,韩国年轻人怎么可能会选择生孩子重复自己的路呢?

对于女性来说,面对的困境更为明显。很多人说起当下的女性地位,都会仅仅从金钱方面考量,认为女性“占了便宜”,尤其是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这个说法当然有部分事实作为依据,但一来因人而异、因具体事件而异,并非普遍现象,二来仅仅停留于物质层面,所以存在偏颇(连家暴婚姻都要面对离婚冷静期的社会,将视线完全集中于“钱”的层面,是一种很糟糕的思维)。他们显然忽视了东亚社会的各种隐性歧视和隐性付出。比如“丧偶式育儿”,一个因为“丧偶式育儿”而选择离婚的女性,并不可能是受益者,即使在财产分割层面得到一些所谓补偿,但对于人生来说,金钱不是唯一,精神层面的压力和遗憾或许是终生的。在这些压力面前选择不结婚,其实是一种女性的自保行为。

很多逻辑不清的人,会将不婚不育指斥为自私。但实际上,正是“不结婚不生孩子,人生就残缺不全”“女人不生孩子就像母鸡不下蛋”“传宗接代是人生必须”之类的陈腐观念,才逼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远离婚姻。因为对婚姻的观念固化,导致了人生价值感的缺失,为了找寻自我价值,就只能放弃婚姻。婚姻与自我价值原本并不冲突,是陈腐的东亚文化导致了冲突。正是对这种冲突的反抗,使得更多东亚女性直接跨过“晚婚”,直接走向不婚不育。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土澳居民TjRJu
土澳居民TjRJu 3天前 回复
這些國家都不尊重女性,當女性不用靠人了當然會先為自己著想!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