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有40万只“天眼”!华人:“家中被盗后,我也安了一个”(组图)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走在街道上,可能看不到什么人,其实有无数只“眼睛”在盯着你,监控你的一举一动。
在屋檐下,一支支摄像头对着房屋外面,可视距离从4米到30米不等。
这些摄像头如果不仔细看会以为是灯,你从路边走过,也很难发现自己正在被镜头捕捉。
这几年,家用监控摄像头已经成为新西兰很多家庭的必要装备。
根据一项数据,新西兰的住宅、商业和政府场所共有40万个摄像头。
01
华人家中被盗,无奈安装摄像头
家住奥克兰的一名华人在网上表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新西兰的治安每况愈下,当初,新西兰是让人感觉最心安的地方。
他家去年遇到了入室盗窃,丢失了很多值钱的东西,小偷甚至把门都踢烂了。
事发后他立刻报警了,但是没有监控,警方也无从下手,查看后也只是让他报保险。
这件事后,他开始在房子周围安装摄像头。
另外一位住奥克兰中区的华人表示,在现在的新西兰,安全感只能靠摄像头和感应灯来给。
他的邻居度完假回家发现被翻得乱七八糟,之前的东西都没了。
这个华人家里也被偷过,后来在门口安装了摄像头,贴了警示。
有人表示,在新西兰没有被偷过都不算完整,严重时还会面临生命威胁。
最大的教训就是安监控摄像头,买各种保险。
02
“摄像头增加了我的焦虑”
新西兰本地媒体报道显示,家庭监控摄像头正在新西兰兴起。
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新西兰人在消费方面都是能省则省。
但是摄像头的生意却丝毫不受影响,业务不降反升。
一家售卖家用电子产品的公司表示,相比于美国和澳大利亚,曾经的新西兰人对摄像头没那么热衷。
但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家用摄像头在新西兰的销售额正稳步上升。
安装摄像头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人用来看快递,有人安装内置扬声器跟访客对话,有人是为了外出时照看宠物。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安全。
住在基督城的Sara以前被入室盗窃过,搬家第一件事就是安装摄像头。
几个月后,摄像头拍到有2个陌生男子在半夜爬过围栏,试图进入车库失败,最终离开。
她第二天查监控才看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生什么事,但她的心态崩了。
“那种夜视画面真的很吓人,我越来越焦虑,甚至怀疑应不应该安装摄像头。
“每次摄像头发出通知我都会吓一跳,即使只是只猫,因为看到危险你也做不了什么。”
曾经有研究发现,监控摄像头并不能让人感觉安全,反而会传播焦虑。
因为摄像头捕捉到的事件不一定是危险的,但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这些事情很容易让人对自己生活的社区产生恐惧。
03
“邻居拍到我的房子,侵犯我的隐私!”
家用摄像头还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隐私。
去年,隐私专员办公室收到了150多起关于使用监控摄像头的投诉和询问。
其中大部分来自摄像头主人的邻居——他们担心摄像头会拍到他们自己的家和车道。
代理隐私专员Liz MacPherson说:“很多人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希望我们采取行动。
“但事实上,除了一些很特殊的情况,隐私法并不适用于个人。”
对于国家或机构介入个人财产的情况,隐私法注重保持个人安全和隐私;但如果摄像头为个人所有时,只有拍摄的内容极具冒犯性时隐私法才会生效,如浴室或卧室等。
因此,即使邻居的摄像头对准你的房子,也并不违法。
家用安全摄像头的普及有时还会在警方破案时发挥关键作用,“帮助警方识别人员和拼凑事件。”
在犯罪率日益高涨的今天,很多人表示:和隐私相比,还是安全更重要。
“摄像头越多越好,我支持保护普通新西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即使可能会侵犯隐私。”
04
小心!这样做可能违法
虽然说房屋外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到别人不算侵犯隐私,但如果传播拍摄到的画面就不一定了。
随着家用摄像头的普及,很多人不自觉开始做起“社区警察”。
“小心这个人,她偷了我的快递……”这种帖子经常在社交媒体出现。
对此,隐私专员MacPherson说:“我们始终建议不要发布未经他人同意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的图像。”
除了可能侵犯隐私外,当拍摄画面与可疑行为的指控放在一起,还可能涉及诽谤。
你在自家房子拍到一个人,可能在你看来是犯罪证据,但也许是邻居在把你的包裹搬到你家后面;也许是路人迷路了,或者在寻找丢失的宠物;也可能是孩子把球踢进了围栏。
可疑行为是很主观的看法,如果任何人都可以不经过适当渠道就指控某人犯罪,那么种族主义和其他偏见就会不受控制。
MacPherson指出,“即使你认为这是确凿的犯罪视频证据,也不要发布上网,去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