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挑国家,能走就行!中国这个表面光鲜的群体正着急移民?(组图)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金融羞耻。
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羞耻感?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金融从业者觉得自己没用且贵,可能还坏。
这两年金融行业着实有点惨,从去年就有降薪新闻,衰神一直背到现在。以至于我们接到了不少金融行业背景的人过来咨询移民。
其中有个人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不挑国家,只要能有机会就业的,给我一个机会。”
他说,忙活了三年的项目说没就没,天天加班结果遭遇降薪,家里的流水出现严重问题,舆论环境也不友好,实在绷不住了。
为什么一个曾经光鲜亮丽的行业,甚至目前仍然坐拥全国各大城市的顶级办公楼,现在陆续想要另谋出路?
降薪、裁员潮
家庭资产负债表撑不住了
曾经的文科“旗舰岗位”,现在都在集体自嘲——金融民工、金融狗。
因为不论是荷包还是社会地位,金融从业者都能体感到在缩水。
基本是今年开始,降薪、裁员成了金融行业的常见词。特别还是高管,降薪尤为严重。
根据财新此前的报道,这些金融机构的年报显示,多家上市券商人均薪酬较上年降两成,高管降幅超三成;部分险企的高管已连年降薪;银行业整体薪酬虽变化不大,但高管薪酬明显下降;信托业不仅整体薪酬水平下滑,还出现大幅裁员;公募基金虽未披露薪酬数据,但不少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从业者收入势必也受影响。
当然这不是国内环境的锅,全球金融行业都挺惨的。
经济下行时期,金融行业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项目少了,赚钱的项目更少了,人也不借钱投资,公司表现都差强人意,股市还低迷,这个行业就很难玩出花来。
机构们集体开始降本增效,裁员、降薪就成了常态。
降薪导致的主要问题,就是会严重损坏个人资产负债表。
前段时间还出了两个社会新闻,更加剧了金融行业的困难。
其中一个,就是一位天之骄女的自杀。据说导致她离开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高额贷款买房,而降薪之后她还债变得困难。
金融人的工作看似很光鲜,但大部分人工资其实不算高,只是项目完成有颇丰厚的奖金,而且对未来涨薪幅度有信心,不少人会给自己加杠杆。
然而降薪过后,金融人对未来的预期就不好了,特别对于中高管来说,影响是很明显的。
要知道,这些人甚至完美符合之前网上举例的“中产破产三件套”:房贷千万、配偶不工作、孩子上国际学校。
从技术上讲,金融行业的高收入,是因为承担了风险。比如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者,预估价格,做出判断,进行买卖操作,希望在价格波动中获得利益。投机者承担了风险,并从风险承担中获得应得的收益。
所以,工作本身就是高压状态,这个时候还叠加降薪,导致自身资不抵债,放谁身上都是巨大的压力。
金融专业,正在被家长们抛弃?
张雪峰这样的职业规划大V,之前就在直播间有一系列对金融业行业的负面评价,进一步影响了社会整体对金融专业的态度。
看最近报考金融专业的高中毕业生就能看出。就在刚刚过去的高考招生中,广东物理类在985和顶尖211院校的录取统计,财经类大学明显“遇冷”,录取排名下滑明显。
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2021年在广东录取的考生,最低排名不超过3000名,2022年滑落至5295名,2023年为7755名,2024年已经到13602名。中央财经大学,录取的最低排名从6000名左右,降到一万名以外,2023年为11370名,2024年为13853名。
家长和孩子们正用自己的选择,投票抛弃金融业。
而雪上加霜的是,金融行业的社会地位,也在负面舆论中急速降低。
不久前,大一金融实习生炫富炫到了保密IPO项目,公司直接被整顿的新闻对这个行业来说就是重创。
我们有同事的朋友,是这家公司的合同职员。他最近找这位朋友聊天,说,“周五正好出了‘少爷’那件事,从交流局变成了安慰局,他已经准备转行了……”
“在这件事出来以前,他们已经几轮降薪了,提成变成季度,然后一些其他福利变成年底发放,这件事一出,薪资继续砍。”
本来就在风口浪尖的行业,现在又被社会拿出来拷打审视,金融人可以说是人人自危。
但是他们还能做什么呢?很多人很迷茫,于是希望通过寻求海外的机会,来找一些转机。
好消息是,虽然全球大环境都不好,但金融行业还真有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