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1.1°C-23.3°C
澳元 : 人民币=4.72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2024-09-04 来源: 英国那些事儿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隐私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奢求。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朋友聊天时无意间提到某产品,过几分钟购物软件的推荐就来了;

偶尔在线下谈及某产品,回到网上就被广告糊脸......

这让人不禁疑惑:这些软件该不会在监听我说什么吧?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1

(示意图,与本文无关)

很多人有怀疑,可惜没有人有证据。但现在,证据似乎终于出现了。

最近有外媒扒出:脸书、谷歌、亚马逊——国外最大的几家科技公司之三,似乎都在使用监听服务来实现更精准的广告投放。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2

(外媒扒出窃听证据)

出售监听服务的公司叫Cox Media Group(CMG)。

当然,“监听”、“窃听”这些名词都太难听,所以CMG给他们的服务起了个更为冠冕堂皇的名字,“主动聆听(Active-Listening)”。

可仔细一想,放在一旁的手机一旦“主动聆听”起来,那不就是窃听么?!

早在去年12月,就有外媒曝光了CMG的行为,只不过没有引起太大轰动。当时CMG自己在网站上打广告,说“没错,你的设备的确就在监听你”。

很奇怪的广告宣传语,但考虑到这类服务的目标客户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那些大公司,奇怪也瞬间变得不奇怪了。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3

(CMG以前的广告:“没错,你的设备就是在监听你”)

CMG的广告还表示:

“想象一下,我们的服务能给你的公司带来什么,如果你能听到目标客户每天说的话...”

“车子的租约到期了,我们得换个新套餐。”

“退休的事,我们真得认真规划了。”

“对我们来说,一辆迷你货车绝对完美。”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4

(CMG以前的广告)

普通消费者看了绝对毛骨悚然,但CMG似乎不以为意,还特骄傲地把窃听放在广告里公然宣传.......

当时外媒记者还深入YouTube,找到了一个平均观看次数不到50次的小播客,主持人大概也知道自家播客压根没几个人听,干脆说出了部分“行业机密”。

他们和一家“未透露名称的供货商”合作,通过智能设备上的麦克风监听人们的日常对话,接着将数据卖给那些需要投放广告的企业,继而将广告精准地推送到普通消费者手上。

“咋说呢,就是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跟别人说过某个产品,接着就收到了推送广告。我们就是这背后的人,就是我们。”

“我们传播这项技术,这技术已经存在有段时间了,但现在火炬传递得更广了。”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5

(泄密的播客)

很遗憾,虽然此时真相已经呼之欲出,但决定性证据仍然不够,CMG大可以推脱说自己犯了虚假宣传的错误,这小播客节目也可以洗成吹嘘,反正也没几个人看......

终于,时隔8个多月后,外媒又扒出了新一轮猛料——记者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挖到了CMG内部的一个11页PPT。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6

(记者挖出的11页PPT)

这PPT大概是给乙方,也就是需要“主动聆听”服务的公司看的材料。里面详细介绍了“主动聆听”的特点、工作流程。

第一页就是:声音(以及我们设备里麦克风)的力量

·通过聆听我们的日常对话,智能设备会捕获实时的意图数据;

·广告商可以将这语音数据与行为数据配对,来精准针对市场内消费者;

·我们利用AI来收集这从470多个来源得到的数据,从而改善您的活动部署、投放和表现;

·您会比您的竞争者更快地接触到潜在消费者。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7

(CMG的PPT)

在PPT其他页,CMG还给乙方介绍了他们服务的工作原理,总共分六个步骤:

1.根据其日常对话和网络行为,消费者会留下他们的“数据痕迹”;

2.AI收集并分析他们的行为和语音数据;

3.处理数据,找到那些已经“准备下单”的消费者;

4.我们拿到这一数据,匹配上您的服务或产品,最终排出一个10英里范围内的消费者列表;

5.所得的消费者列表会上传到我们的广告平台,来针对您的线上广告;

6.一旦启动,我们的技术会自动分析您网站的流量与消费者,从而重复以上过程。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8

(“主动聆听”的工作原理)

当然还有乙方最关心的价格:“基础版”10英里范围,100刀一天;

“高级版”20英里,价格也翻一倍,200刀一天。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9

(两个套餐的价格)

PPT上还有一些其他介绍,不过都不算关键,就不一一展开介绍了。

总之,CMG的服务对乙方来说当真是无微不至,一条龙全包。

对消费者也是“一条龙”——从线上浏览记录到日常语音对话,一条龙全偷了。

而且不光是手机可以窃听,电脑、智能音响...只要是有个麦克风,能联网的东西,似乎都可以被利用;

哪怕仅是在网上开了流媒体影视的会员,也会被纳入分析列表。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10

(CMG网站上的“数据来源”,包括流媒体平台、社交媒体、搜索记录......)

仿佛对他们来说,消费者不过是一个个出产数据的羔羊,可以榨干的钱包,只要你产生数据,只要你还需要买东西,你就有被“主动聆听”的价值,防不胜防。

想要避免这一切,似乎某个地狱笑话成了唯一解:只要你成为废物,就没有人能利用你......

或许更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的,是CMG在PPT“合作伙伴”一页上,公然列出了全美最大的公司之三:谷歌、亚马逊、脸书。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11

(三大合作伙伴)

对众多欧美人来说,这三家公司是真的很难绕过去:谷歌有搜索引擎和Chrome浏览器、亚马逊负责网购、脸书的母公司Meta旗下有Ins......

在这个时代,不玩Ins、不用亚马逊网购、甚至不用谷歌搜东西、浏览器不用Chrome的人能有多少呢?

这还没算上这“御三家”收购的,控股的,各种多如牛毛的小公司。

如果连“御三家”都用了CMG的服务,那更确认了人们心中的怀疑:大家的隐私早就被卖了。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12

(示意图,与本文无关)

但显然,无论私底下的真实情况如何,“御三家”明面上肯定是不会承认的。

自外媒曝光以来,谷歌直接在其“合作伙伴计划”网站上删除了CMG,划清了关系;

亚马逊则回应称,其广告部门从未与CMG进行过合作,以后也没有计划合作。但偏偏其发言人又画蛇添足地加了一句:

“如果我们的合作伙伴违反了规则,亚马逊将会采取行动。”

不是刚说完“没有进行过合作”吗......感觉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又或者像一位网友说的,亚马逊只说“广告部门没合作过”,又没说其他部门没有,可能只是个语言陷阱罢了。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13

(来自《每日邮报》评论)

唯有Meta表示,“正在审查CMG有没有违反服务条款”,算是侧面承认了与CMG的合作。

不过,鉴于“御三家”过去屡屡陷入丑闻,又屡屡没有下文的“光辉历史”,只能说最好不要对Meta的审查结果报什么希望......

最后,可能也是最关键的:CMG这样公然窃听,就不违法吗?

要知道美国大部分州都有反窃听法,无论CMG怎么美其名曰“主动聆听”,其本质仍是窃听。

对此,CMG的解释是:不违法。

因为在你下载APP并注册时,总会被要求同意一个冗长的用户协议,其中常常包括了“主动聆听”。

如今在CMG的官网上,这些过于露骨的话已经删除,但通过网页存档,还是能找到证据: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14

(CMG官网留档)

又是用户协议。

前段时间,迪士尼干过一件类似的事:一患有严重花生和乳制品过敏的女子在迪士尼旗下的商场吃饭,点菜时反复向服务员询问是否有乳制品等过敏源,得到否认的保证后,她安心点菜吃饭,最终却还是严重过敏,当场去世。

事后,其家属将迪士尼告上法庭,而迪士尼给出的反驳让人瞠目结舌:

受害女子在四年多以前,曾通过PS游戏机注册过迪士尼流媒体平台Disney+的会员。虽只试用了一个月,但毕竟也注册了,签订了用户协议。

而协议中有一条是:“除部分小额索赔外,用户必须通过有个人约束力的仲裁解决与本公司的一切纠纷。”

说了“一切纠纷”,所以即便过去四年多,她的家属也应该通过仲裁解决,不能起诉迪士尼。

手机真在窃听?11页PPT曝:谷歌脸书亚马逊,全在用偷听服务...(组图) - 15

(Disney+,示意图)

就是仗着这样的霸王条款,大公司们为自己铸造了一道高耸入云的法律城墙。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强词夺理,但这城墙已经足够为所有想要攀爬的人平添一大笔诉讼成本。

只需仗着“用户协议”翻来覆去地上诉几次,拖个几年,大部分人的精力就会消耗殆尽。

普通人怎么可能耗得过他们这种庞然大物呢。

与之相比,被窃听、被偷走数据,可能只是芸芸众生被割走的,最微不足道的一块肉了吧......

关键词: 数据窃听监听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