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人民币国际化非取代美元!但地位要与欧元英镑日圆相当(组图)
在5日举行的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强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是要取代美元的世界地位,而是为了维护全球產业链的稳定,并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黄奇帆指出,儘管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结算中取得进展,但与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仍不匹配,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大量工作要做。
综合腾讯新闻《一线》、《第一财经》等内媒报道,黄奇帆在会中引用国际清算系统(SWIFT)的数据指出,人民币现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但国际化指数仅为3.26,而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指数分别为 57.68、22.27、7.66,存在相当的差距,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黄奇帆进一步阐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长期进程,这一进程是中国经济更加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应至少达到与欧元、英镑、日圆相当的地位。
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黄奇帆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发表主题演讲,强调官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要维护全球產业链供应链稳定。(视觉中国)
黄奇帆强调,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非要取代美元世界地位,而是要维护全球產业链供应链稳定,「(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取决於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黄奇帆认为,随著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水准进一步提升,中国与全球交往的广度深度将进一步拓展,人民币日益为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和市场主体所接受,其国际化进程将提升。但这决不能因此认为人民币可以取代美元的世界地位。
同时,黄奇帆特别补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经济自身更加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为了维护全球產业链供应链稳定需要的国际化,「中国要建设金融强国,固然需要强大的货币,但这种强大是与其自身经济发展的阶段相匹配的强大,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强大,而不是沦为滋长资產泡沫、收割他国财富、动輒制裁别国的工具」。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Getty Images)
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黄奇帆提出了四大建议:第一是推动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随著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预计2035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比重将达到17%;第二是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第三是扩大中国对外资引进和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人民币使用,形成良性循环;第四是加快建设以香港、新加坡、伦敦为主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黄奇帆的演讲强调,中国需要以稳步、扎实的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找到与中国经济实力相符的地位。他呼吁,要从长远出发,透过高水平的金融开放,确保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稳定且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