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不减价?!澳洲超市的操作太骚了,大家花大钱买空气...(组图)
前段时间
澳洲的两大超市Coles和Woolworths
互相“撕”得厉害
妈妈们也在一旁看的津津乐道
因为超市的物价好像确实都下调了
但一个月后
妈妈们突然反应过来
买的货好像都“瘦了”一整圈啊...
所以,如果你发现果汁瓶比以前轻了,或是饼干盒比过去小了,这不是你的错觉,而是当下很多生产厂家在明着涨价之外的另一种降低成本的策略。
从厕纸、洗衣粉到早餐谷麦片、宠物罐头等数百种商品,都在以缩水这种方式变相加价。
甚至就连澳洲主播都看不下了,公然的用视频的方式给大家进行了一场对比:
娃们爱吃的饼干原先是250g包装
现在都变成了200g
不仔细看谁能发现?
吉百利原先250g包装
现在变成了180g
InvestSMART的Evan Lucas说:“你没有注意到你支付了更多,所以这实际上是隐形的通胀。”
Maltesers的包装上曾写着含有144克的巧克力,但现在只有132克。
同样,一袋Smiths薯现在含量是170克而不是200克。
最初,奥巴马吃了都说好的Tim Tams饼干一盒有11块,现在的一些新口味只有9块,但价格相同。
奥利奥也从原包装的137g
现在变成了133g
希望这4g不是减少了中间的利利
快手早餐的王牌麦片
从2019年售价为6刀/670g
在3年后变为9刀/640g
真的是涨价又减量
一些专家说这些变相的涨价方式在国际上都已经被玩烂了。生产厂家通常一次减量不会超过6%。因为在包装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这是人的肉眼察觉不到的差异。
但不少澳洲妈妈直言:
缩水式通胀可能更狡滑,因为至少对我来说,这比加价更不显眼,但如果要花一阵子时间才发现被骗,感觉要比简单加价要差得多。
消费者团体呼吁,超市应该在商品缩水但价格不变或上涨时,必须在货架上明确标示。
这种做法被称为“缩水通胀”(shrinkflation),联邦政府将对此现象进行更严格的打击,实施更强有力的单价标识规范,让消费者能够根据重量或体积更方便地比较商品的价格。
就像阿尔巴尼斯说的,这一打击措施将确保消费者在结账时能获得最划算的交易。
“新包装不应该意味着消费者花更多的钱却得到更少的商品,为空气付费是不公平的。”
总之,辣妈希望未来的超市货架真的能让妈妈们可以放心,至少不用再为“空气”埋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