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逝世233年惊现新曲:少年纯真与冲突对话(图)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逝世后233年后,一首不为人知的作曲9月17日惊喜现世,这个抄本是他青少年时期谱的一首曲子《极小夜曲》(Ganz kleine Nachtmusik),长久以来一直收藏于莱比锡市立图书馆的音乐图书馆之中未被发现。本报专访国立台湾交响乐团(NTSO)前助理指挥、现任第二小提琴副首席王昱尹先生,带您一同赏析这首莫札特跨越时空的「最新单曲」。
这首《C大调小夜曲》(Serenate ex C)约12钟长,是属于贝克(Carl Ferdinand Becker)收藏中的一部分,这首弦乐三重奏的副标题为《极小夜曲》,《德国第二公共电视台》(ZDF)报导指出,这份抄本藏于莱比锡市立图书馆的音乐图书馆中,据市府说明,该手稿约写于1780年左右,但并未署名是谁创作。
这份抄本是在为《克歇尔目录》(Köchel-Verzeichnis)进行新版编纂工作时所发现的,该目录由萨尔兹堡国际莫扎特基金会(Internationale Stiftung Mozarteum)负责编写,被视为研究莫札特音乐创作的权威参考资料。
10岁天才少年创作
根据基金会的研究主任莱辛格(Ulrich Leisinger)表示,莫札特(1756-1791)应该是在10到13岁之间创作了这首《极小夜曲》,如果是莫札特17岁之后,他可能不会再以这种风格进行创作。因此,这首作品很可能是在1760年代中期到后期完成的。尽管无法百分之百证实这是莫札特的作品,但专家强调,所有必要的检查都已完成,以排除该作品属于其他作曲家的可能性。
本次《克歇尔目录》更新不仅揭示了莫札特的音乐天才,还包括他受托改编其他作曲家歌剧的作品。除了这些「代笔」工作外,莫札特还曾担任过教师。新版目录首次系统性地记录了他的教学资料。这首新发现的作品已于9月17日在萨尔兹堡的莫札特国际基金会公开展示,后于9月21日于莱比锡歌剧院演出。
音乐赏析
此曲以三重奏鸣曲的组合谱写而成,结构洗练,对位清新。虽然每个段落规模极小,但难掩小小年纪之其天才,与可预见之后宏大的发展。透过分析,可观察到莫札特仅用极少的元素,就达到了极大的时空延展效果,也能看到他承袭巴洛克乐派,以及当下的古典乐派常见的曲式框架中,做出一定程度「突破」「创新」之尝试:如第一乐章的第二段落,巧妙地运用和声变化与动机发展,将发展部的规模直接融入了第二大段;第三乐章中部乐段尝试了与众不同的下属调来展开;第四乐章选用了舞曲安插,宣告了这首《极小夜曲》为非典型之三乐章或四乐章安排,而是一种组曲形式的套曲;第七乐章快活的性格,完全展现了未来莫札特个人在歌剧蓬勃发展的开端。
一定要意识到,当时的时空背景正逢德国「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一个强调激进,与个人风格解放,处于文艺形式从古典到浪漫的过渡初期,然而此曲却保有巴洛克时期的常见乐器组合,也赋予各乐手适当的长音,用以安排可作为即兴风格之诠释空间。
莫札特用他纯真的语言,描绘了属于那个年代,既是冲突、又是复古 - 如同每个人类所处的年代,新旧融合、对话、交织,音乐与艺术便是历史的结晶。
王昱尹获德国弗莱堡音乐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Freiburg)指挥最高文凭第一奖、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MDW)小提琴、指挥双硕士第一奖,曾任职国立台湾交响乐团(NTSO)助理指挥。现任职国立台湾交响乐团乐团第二小提琴副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