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7.9°C-19.9°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珠海体育中心汽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35人死亡(组图)

8天前 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南方城市珠海的警方周二表示,一名男子在该市一个体育中心驾车撞人,已造成35人死亡。在这个警方监控无处不在的国家,这是一起罕见的致命暴力事件。

珠海市公安局表示,另有43人在这场发生在周一晚的驾车撞人事件中受伤。当局并未解释为什么一天后才公布死亡人数,这是中国近年来死亡人数最高的单一事件。

这起看来是蓄意制造、导致了重大伤亡的暴力事件让人对执政的中共维护公共安全的记录提出疑问,事件发生在国内许多人已经因为严重的房地产危机和经济放缓而感到紧张不安的时候。

珠海体育中心汽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35人死亡(组图) - 1

珠海一个体育中心外的民众,那里在周一晚发生了一名男子驾车冲撞正在锻炼的人群的事件。Kyodo News, via Associated Press

据官媒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周二晚间命令地方官员确保安全和社会稳定,“严防发生极端案件”。其他中共高级官员也在几小时内向公众保证,当局将加强维护治安。

警方称,已将62岁的樊姓肇事司机拘留。警方表示,此人当时驾驶一辆小型越野车,撞开了体育中心的大门,中心里面有人正在锻炼。警方称,他试图在车内用刀自杀,在自己脖子上砍了几刀,并昏迷了过去。

警方表示,他们目前无法审问肇事者,因为他仍处于昏迷状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警方称,对证人及其他证据的初步调查发现,肇事者对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方式感到不满。

珠海体育中心汽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35人死亡(组图) - 2

该体育中心附近的治安人员,摄于周一。Kyodo News, via Associated Press

在中国几十年来权力最大的领导人的领导下,国家安全一直是政策的基石,而且越来越多地是以牺牲经济和人民的隐私权为代价。近年来,中共迅速扩大了监控力度,派官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跟踪居民,严防可能的骚乱。许多中国人认为,这种侵扰是维护广泛的社会稳定的必要代价。

任何被视为保护公民安全方面的失败都可能削弱中共的合法性,在国内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时候,进一步加剧社会上的紧张气氛。

“在国内的需求如此疲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绝大多数家庭的财富正在缩水,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发许多社会上的紧张气氛,”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中国政治专家史宗瀚(Victor Shih)说。

当局似乎已迅速采取行动,控制有关信息的传播,反映了政府长期以来对其处理公共安全威胁的方式招致公众批评的担忧。

周一晚,驾车撞人事件的视频和社交媒体上的有关讨论曾短暂地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主要话题,但这些内容很快被审查人员删除。到周二晚上,当地媒体对目击者的采访也大多从互联网上删除。事件发生在解放军在珠海举办年度空展的前夕。

尽管如此,许多视频还是躲过了中国审查机构的审查,并被分享到社交媒体网站X(前身名为Twitter)上。

经《纽约时报》核实的视频似乎显示了事件发生后的情景,几十个人倒在一条室外圆形跑道的两边,一动不动。鞋子、小包和其他个人物品散落在地上。视频中可看到一些幸存者试图对倒在地上的人进行心肺复苏。还有些人浑身是血,坐在地上等待救援。视频中可以听到人们呼救的声音。

网上的评论者猜测,珠海事件是又一起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袭击事件,中国用“报复社会”一词来描述随意袭击平民的动机,袭击者通常是持刀伤人。

今年9月,一名10岁学生在中国南方一所日本学校附近被一名中国男子刺死。今年6月,爱荷华州一所大学的两名美国教师在中国东北被人用刀刺伤,一名试图阻止袭击者的中国公民的腹部被刺伤。今年5月,一名袭击者在

一家医院持刀冲向人群,造成至少两人死亡、21人受伤。

珠海体育中心汽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35人死亡(组图) - 3

摆放在该体育中心外面的花束和蜡烛,摄于周二。Tingshu Wang/Reuters

这类事件的袭击者可能出于对快速变化的社会不满而采取行动,这种看法也反映了中国在社会福利和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支出相对较低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

“我们2008年和2009年在美国也看到过类似的事情,”史宗瀚说。“但不同的是,美国有一些社会安全网,比如失业者能拿到社会保障金,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中国没有这种东西。”

中国官媒报道称,来自五家不同医院的30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救助伤者的工作,居民们排队献血。官员们周二匆忙向公众释放信号表示,当局正在迅速采取行动,解决更广泛的治安问题。

中国总理李强表示,政府必须“切实做好风险隐患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珠海所在的广东省的中共最高官员黄坤明要求“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最大限度减少因伤致残”。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