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住公寓真的能代替House吗?(组图)
你喜欢公寓还是house?
在墨尔本内东郊的Collingwood,一间位于十一层的小卧室里,巨大的拼图散落在狭小的地板空间上。
对于Brielle Pope的三岁女儿Evie来说,这里是她的游乐场。
而对单亲妈妈Pope来说,这里则是一场持续进行的 “俄罗斯方块” 游戏。
这间房间从Evie出生以来,就像在玩俄罗斯方块一样不停调整。
如今,这个房间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
从地板到天花板都是储物架,还有大件玩具巧妙地嵌在家具缝隙中,尽可能利用有限的空间。
不仅仅是女儿的房间,这种 “魔方式” 调整贯穿了Pope居住了八年的整个公寓。
然而,即便做了种种改造,仍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
比如厨房的烤箱把手正好在孩子触手可及的高度,阳台护栏的缝隙也让她倍感焦虑。
这种空间上的局促远不止于室内。当公寓唯一的电梯坏了一个月,
Pope不得不抱着女儿、牵着年迈的狗,一层层地爬上十二楼,或者选择干脆不出门。
当附近唯一的游乐场被拆除改造,她对社区可用公共空间的减少感到愤怒,
甚至因此决定竞选当地议会,以此为自己的诉求发声。
自2006年以来,全澳的公寓居住率增长了近60%,增速已经超过了联排别墅和独栋房屋。
尤其是在悉尼和墨尔本,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住进公寓,
主要原因是房价可负担性和生活方式的考量。
数据显示:
在2021年人口普查中,约有5%的墨尔本和布里斯班家庭住在公寓里,
而在房价高昂的悉尼,这一比例接近20%。
理论上,很多家庭愿意用后院换取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但现实却往往充满妥协。
研究发现:
在2017年以前,市场上的许多公寓受投资导向影响,设计小、光照差、通风不佳,
这些问题直到政府加强建筑标准后才有所改善。
但即便如此,许多设计上的缺陷仍然存在。
Deakin大学副教授Fiona Andrews长期研究公寓居住对家庭的影响,
并曾为维州政府提供有关儿童和家庭友好型住房的建议。
在一项研究中,受访家庭被要求拍摄他们居住环境中的不便之处,
结果大量照片显示的是杂乱的客厅、缺乏生机的公共空间。
另一项关于厨房的研究则发现,公寓的厨房操作空间往往很小,
以至于许多家庭宁愿点外卖也不愿自己做饭。
但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住房短缺,政府正积极推进高密度住宅的建设。
新州政府计划在悉尼8个核心区域进行重新规划,预计将新增近6万套住宅,并在后续阶段覆盖更多城区。
墨尔本也有类似的规划,部分城区的建筑限高可能会放宽至6层甚至更高。
然而,在这些大规模开发的背景下,许多新建公寓仍然无法满足家庭住户的需求。
在许多年轻家庭因空间不足而不得不搬离公寓时,
作家Isabel Robinson却决定留下来,甚至打算“住一辈子”。
她住在墨尔本St Kilda的一套三居室老公寓,
复古的装饰、高挑的天花板和宽敞的房间让这里即便在35度高温下仍然舒适宜居。
但Robinson也坦言,自己的现住房是个“稀缺品”,能够住进来完全是幸运。
目前,三居室公寓在澳洲市场上的占比极低。
房地产开发商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考量。
多出的每平方米空间都意味着更高的造价,所以三居室和四居室公寓的成本要高得多。
此外,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开发商建造大规模家庭友好型公寓的难度也在增加。
墨尔本CBD西部的一栋六层公寓楼就尝试了不同的设计理念,
通过优化通风、增加三居室比例和提供优质公共空间,成功吸引了一批长期居住的家庭。
但该项目负责人Marcus Lyon承认,这样的尝试“成本更高,回报更低”。
近年来,建筑成本飙升,利率上升限制了购房者的贷款能力,
这都使得三居室公寓的定价很难与独栋住宅竞争。
尽管新州和维州政府都在加快审批流程,以鼓励更多类型的住房供应,
但开发商认为,这些措施远远不够。
对于像Pope这样的家庭来说,政策调整的意义远超经济考量,而是关乎孩子的未来。
用Pope的话说就是:
我没有选择,只能住在这里。
我真的希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能在规划新公寓时,考虑到我们这些家庭的需求。
作为家长,我们只想给孩子最好的,
而现实却让我每天都在纠结——我是不是可以给她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