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21日 24.5°C-25.8°C
澳元 : 人民币=4.64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哪吒2》也是“中国超级工程”:138家动画公司参与,大量关键技术开源共享,有人驻场1年贡献约30秒特效镜头(图)

2天前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已超过120亿元、挺进全球影史票房前十、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主出品方光线传媒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从大年初一内地上映,在短短不足一月时间内,创造了票房神话,也“造富”了一批制作出品公司。

《哪吒2》也是“中国超级工程”:138家动画公司参与,大量关键技术开源共享,有人驻场1年贡献约30秒特效镜头(图) - 1

细数参与《哪吒2》制作,出现在影片片尾的142家动画公司,其中有138家都是中国的动画公司。这在十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二十年前中国的三维动画才刚刚起步,三维动画制作尤其是其中的特效环节,曾经高度依赖海外团队。

《哪吒2》的出现证明了中国的动画产业链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支持超高难度的动画电影。这背后离不开主创团队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可豆)持之以恒的创作、离不开资方持续“砸钱”,更离不开背后一群国产动画制作者们日复一日地“搬砖”。用动画特效制作公司的话来说,他们只是百亿票房工程的“施工队”,是接了订单与可可豆一同“死磕”的乙方。

他们也许只是存在于电影片尾字幕的“路人甲”,但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讲述。

“驻场”啃硬骨头模型组建好龙宫,视效组负责毁掉

《哪吒2》上映两周后,廖森林和任效廷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面并肩而坐。虽然两人都是成都云海天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海天聚”)的同事,也都曾被调往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简称“可可豆”)驻场,但正式交流《哪吒2》的工作还是第一次。

两人打招呼从询问对方“驻场了多久”开始。廖森林驻场一年,贡献了影片中约30秒的特效镜头;任效廷驻场7个月,负责建构龙宫的模型。两人一对词儿才发现,任效廷负责把龙宫建好,而廖森林所在的视效组则负责把龙宫毁掉。

《哪吒1》五年磨一剑,而《哪吒2》同样耗时五年,但两部影片的制作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如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所述,相比《哪吒1》,《哪吒2》的角色数量翻倍,场景数量多达150个,特效镜头数量超过第一部所有镜头的总和,平均一个镜头的渲染时间在200个小时以上,制作难度上升了四五倍,但制作时间却几乎相同⋯⋯面对这样的挑战,可可豆高管当时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都知道导演饺子是一个对品质绝不妥协的“细节控”,想要完成《哪吒2》,那就得扩人手——去全国搜罗优秀的动画团队来合作,更需要这些人手的深度参与。

于是,位于天府长岛文创园区58号的可可豆办公楼里,云集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同时,与58号楼直线距离100米的地方,还有成都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千鸟文化”)、墨境天合成都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墨镜天合”)等视效团队,“负责人随时被‘隔壁’叫过去看一下这镜头怎么回事”。“行业里有一定实力的公司都派人来了”,大家集结在一起,去垫脚触碰创作的天花板,去推动国产动画工业体系的升级。

云海天聚在两年时间里派了30多人去驻场。回忆那段时光,廖森林说:“像一场‘江湖盛会’,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很难,正因为难,所以大家都要证明一下、挑战自己,有一种想做出好东西的凝聚力。”

《哪吒2》背后有138家像墨镜天合、云海天聚、千鸟文化这样的国内的动画制作、视效团队,你做30秒、我做1分钟、他们攻克5分钟,最后大家共同打造了一场144分钟的视觉盛宴。

“理工科学霸”跨界特效不必再迷信好莱坞团队

“我长期担任电影的出品和监制,非常清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影片的特效制作高度依赖海外公司。”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第八届主席任仲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也是他看完《哪吒2》的片尾名单后最为感触之处——“这些制作公司几乎都是中国的动画公司,意味着中国动画制作水平的提升。”

正如任仲伦所言,在动画制作的繁重流程中,特效的技术门槛最高。

墨境天合视效总监邢明礼从事影视特效工作十四年,他和该公司同事们主要负责《哪吒2》中“哪吒撕裂重生”等场景的特效镜头,此前他们是《流浪地球》等多部实景大片的特效制作团队。“饺子导演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很高,原本我们预计三四个月完成的任务,最终花了11个月。”

对于高难度的影视特效,时间、人力,就是最大的成本。这也解释了饺子曾公开表示,参与《哪吒1》制作的“很多外包公司都在亏本做片子”。

“2015年前,内地的特效公司还比较少,很多业务会发包到韩国等地。”邢明礼说,“但近些年情况完全反转,我们不再需要迷信好莱坞团队了”。

邢明礼回忆,过去十年间,国内视效行业发生了量变与质变。“影视特效行业虽小众,放在十年前就更小了。比如我们公司现在有约二十个特效师很正常,但在我刚从业时,很多公司也就一两个特效师。”

与人们的想象不同,也与动画制作链条的其他环节不同,特效师的日常不仅涉审美,还要与代码和节点打交道,“跟编程的工作很像,需要我们用编程的思维方式做出画面,成为有审美能力的‘程序员’”。

廖森林谈到,他自己并非动画制作科班出身,是生物专业毕业后转行的,驻场可可豆的特效师大部分也都是“说得少、做得好”的理工男,与从医学院跨界而来的饺子导演“很对味”。“业内优秀的特效师有不少‘理工科学霸’,因为又对美学、对动画感兴趣,便自学入行。”

谈到《哪吒2》的制作之所以难,廖森林解释,原因之一是很多视效的表现需要从零开始研发。“顶级的特效制作需要研发和审美的结合,既要有编程的能力、又要能把握美感,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创造新的视觉效果,没有先例可循。”

于行业而言,一次又一次的大制作、集中驻场,就是“拉练”的过程。过去十年间,国内行业特效团队、动画制作团队与优秀的作品之间,开启了正循环进化。

最新的进化成果便是:142家上了片尾字幕的动画公司,仅4家来自海外。

从孙路的经验来看,到现在,无论是顶级游戏中的特效制作还是影视大片里的特效环节,都会越来越发现“外来的和尚并不那么能念经”。“国内的特效团队遇到好项目都倾尽全力,不怕一遍一遍地改。但你这个项目拿给海外团队可能就只是一个项目而已,他们很贵,而且不会特别看重。”

最关键是文化差异。李白、金箍棒⋯⋯这些对中国特效师一说就懂的意向与内涵,给海外制作团队还得解释半天。

饺子的“对照组”热爱、死磕又九死一生

“我要深深感谢田晓鹏导演,如果没有‘大圣’(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不会有‘哪吒’。以前国产动画的生存王道是把制作成本压缩在政府补贴之下,所以创作者会一股脑儿地挖空心思降低成本。但《大圣归来》给我当头一棒:只要和观众‘以真心换真心’,观众是愿意看好作品的,甚至会更加宽容。这也坚定了我的信心。”五年前,《哪吒1》上映之际,饺子曾自述《大圣归来》对他的影响。

到《哪吒2》,得益于田晓鹏及其团队开源了自主研发七年的粒子水墨技术,“魔童闹海”的那个“海”才能呈现出如此震撼的视觉效果。从“作者中心”到“技术共享”,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土拨鼠造型是由同在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团队贡献,化龙造型由出品过《白蛇》《青蛇》的追光动画团队打造⋯⋯

对于可可豆的成功,参与制作《哪吒1》《哪吒2》并与可可豆一街之隔的千鸟文化CEO孙路没有羡慕,只有开心,“这是中国动画人共同的初心与使命。再说了,大家谁还不是黑马了?你牛,下次我做个更牛的出来”。

2006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孙路在成都看到了一则“三昧火动画电影培训班”的小广告,1000元培训费学三四个月,虽然很难不怀疑是骗局,但架不住从小喜欢动画动漫的冲动,孙路决定报名。“去软件公司写代码多枯燥,如果能用写代码来做动画,那多酷”,这是他的初心。

当时中国的三维动画电影尚属“蛮荒地带”,就连北京电影学院也是在2000年才将美术系动画专业独立为动画学院。

孙路记得,他刚学动画电影那会儿,由中国人自己投资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动画巨制《魔比斯环》上映,历经了五年的制作,投入了上亿元,最后票房却只有600万元。动画片的竞争是艺术和技术的竞争,而当时的中国对CG电影(电脑图像电影)的经验几乎一无所有。

虽然《魔比斯环》在商业上惨败,但那群制作人员却四散各地,继续传播不灭的动画星火。其中一组人来到成都,做了孙路参加的“三昧火动画电影培训班”,培育行业人才。

“包括成都魔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毛启超,我们千鸟文化现在的合伙人杨科、成都比格熊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板熊自华等人,我们都是三昧火2006年首期培训班的学员。”孙路回忆道,三昧火集结了一批懵懂却又热爱动画的人,播下了一批火种。

后来,没机会做动画的那些年,孙路蛰伏于游戏行业打工。直到2015年《大圣归来》横空出世,孙路再次得到了动画抛来的橄榄枝。“‘大圣’火了以后,光线(传媒)在成都投了两家动画工作室,一家是毛启超的魔法动画,另一家就是饺子的可可豆。”

再之后,可可豆的《哪吒1》成为2019年爆款;魔法动画的《凤凰》却没能“起飞”。

亲历了原创动画高投入、高耗能却“九死一生”的完整流程后,孙路与合伙人创立的千鸟文化决定先不做“上游”的原创,而是从风险相对可控的“产业链中游”入手,接制作订单。“动画是个工作量挺大的行业,一个动画电影不是说一家公司光凭自己能力就能轻易搞定的”,如此便促成了“中游”若干个动画制作公司的行业生态。

2019年,《哪吒1》最后冲刺阶段,刚成立的千鸟文化帮忙制作了一些需要“江湖救急”的镜头。到《哪吒2》时,已发展到120多人团队的千鸟文化,承接了十分钟左右的镜头制作。“我们动画人之间有一种同僚情分,虽然我们的原创动画没做出来,只要你们有机会,我们就全力以赴给你们顶上。”

在有关电影的叙事里,“热爱”这一主题早已被用滥,但真正的热爱永远打动人心。不必宣之于口,这群动画人付诸行动。其实,比起“死磕”,他们明明有更安稳的选择,或去“大厂”,或干本行,正如饺子也可以选择从医。

但现实是,他们一次又一次跳进那片深海,即便有时战役的主角不是自己,也要一次又一次拼尽所有,把“国产动画”托举起来。

100亿元与1284万元持续砸钱投资方的高光与低谷

诚然,《哪吒2》创造了历史,它树起国产动画新的山峰,但隔壁山峰还在艰难“垒土”也是现实。

单看光线传媒,一边投出了《哪吒2》,超2亿人观看、全球票房120亿元;另一边则是2个月前上映的《小倩》,票房只有1284万元。

《小倩》导演毛启超曾在微博上“剖白”心事:“努力了半生,端上来一道菜,却好像没有人愿意再关心了。”他也是前述夭折的动画电影《凤凰》的导演,因为《凤凰》他解散了两次团队,还曾因《凤凰》负债被限高,出行只能坐绿皮火车,如今仍然背着负债。

120亿元与1284万元的动画电影,共享同一片星空。两个悬殊的数字,揭开了中国动画产业真实的生存图景。沿着光线传媒的年报线索回溯,会发现这家影视公司巨头用近十年时间构筑的高光与低谷,远比银幕上的故事更惊心动魄。

2015年,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宣布成立专注动画电影的彩条屋影业。同年,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鼓舞饺子前行的“奇迹”:田晓鹏导演的《大圣归来》以9.56亿元收官走进了国内年度票房前十。

根据光线传媒年报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一项,可以看到,其在2013年到2018年共投资了20余家动画公司。

除了现在看来最赚钱的一笔——2016年以400万元持有可可豆30%的股份,双方共同开启《哪吒1》的孵化;光线传媒还曾以900万元投资中传合道文化,打造动画电影《姜子牙》;红鲤动画则是光线传媒持股57%的特效制作公司,该公司参与了《哪吒1》《哪吒2》在角色、场景、特效、灯光渲染等环节的制作。

但光线传媒的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上半年,红鲤动画的营收虽保持在千万元以上,净利润却始终为负数,究其原因,也是前期投入成本过高。

2020年,《姜子牙》斩获16亿元票房后,彩条屋的原总裁、饺子的“伯乐”易巧选择离开彩条屋,加入光线传媒持股占比20%的“十月文化”,全身心帮助导演田晓鹏完成他的《深海》。“我到十月文化后,没有再做任何一部别的作品,以前一年我可能手里同时做几十个项目,要引进、开发、上映、宣传。”易巧说。

“你看市场上有票房2亿元的动画电影吗?要么千万或者百万(元),要么就超过四、五亿(元),动画电影不存在中庸。”2019年,《哪吒1》上映后,易巧曾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起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我们一年要能拿出两三部质量还不错的电影,而不是等三五年才出一部,观众不会等你,也培养不了观影习惯。否则动画电影永远只是个边缘的产业。”

而这十年,光线传媒经历了《哪吒1》《姜子牙》《大鱼海棠》的商业高光,也有《深海》《小倩》《大护法》等票房不及预期的挫折,最终迎来《哪吒2》国产动画电影的“奇迹”。

从作品时代到产业时代与成熟工业体系相比仍任重道远

行业曲折前行二十年、资本持续入局十年,国产动画行业又一次难得地站在聚光灯下。

在成都星阅辰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磊看来,目前中国动画制作已经形成了一条工业链条,而且具备一定的流水线标准,“大家在一定的标准之上,更好地去呈现创意,以及让生产效率更高”。

但是,即便国内就可以走通高水平动画制作的全流程,即便片尾字幕代表行业较高制作水平的公司升至138家,孙路依旧觉得“大家都还不是竞争状态,动画制作团队还需要更多。动画制作、特效制作领域,依旧欠缺高级的人才。”

按照目前的国内行业水准,100个人的团队打磨一个季度,大概只能做出5分钟高品质的画面。这与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相比,还远远不够。记者注意到,可可豆常年挂在第三方招聘平台上的岗位也是特效师,招聘要求为“五年以上特效制作经验丰富,有大型的电影特效项目经验。”

另一个让行业忧心的问题是IP。谈及《哪吒2》的成功,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它不仅是视效、动画制作本身突破了行业天花板,剧本更是相当炸裂。

“你看他的伏笔、反转,那些人物线、亲情线,是剧本撑起了这部电影的灵魂。”成都云海天聚创始人韩云龙评价,“电影打动人的归根到底还是故事和人物,技术都是外在的。如果故事不够好,技术再厉害也感染不了观众。”

放眼国漫市场,即使已经诞生了《哪吒》系列、《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以及《凡人修仙传》《遮天》等动画影视杰作,但IP依旧稀缺,好IP出炉频次依旧太低。

技术厉害的“施工队们”都怀着一颗做上游、做原创IP的心,但想想这九死一生的投入,在没有足够资本加持、强烈创作冲动和打磨精良的故事前,仍需储备力量。

正如易巧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言,国产动画还处于作品时代,怎样走向产业时代?还需要一部部作品、一个个动画人前赴后继的走下去。“只有强大起来,才会有更多的人涌向你。”

《哪吒2》的百亿票房无疑是一剂行业的“兴奋剂”,让更多人再一次看到国产动画的巨大潜力。它更是一团火,尽管道阻且长,却照亮了怀揣着梦想与热爱的动画人们的暗夜征途。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