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24日 28.3°C-31.1°C
澳元 : 人民币=4.6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外媒:小行星撞地球机会有多大?那些不为人知的惊险错过(组图)

3小时前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一颗被称为2024 YR4的大型小行星本周成为头条新闻,因为科学家们先是提高了它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但随后又降低了这一可能性。

最新估计显示,该天体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机率为0.28%,远低于本周早些时候预测的3.1%。

科学家表示,现在它更有可能撞击月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估计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为1%。

然而,自从两个月前在智利沙漠的望远镜首次发现2024 YR4以来,数十个其他天体已经以比月球更接近地球的距离掠过,从天文学角度来看,这可以称为惊险擦肩而过。

外媒:小行星撞地球机会有多大?那些不为人知的惊险错过(组图) - 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很可能还有其他较小的天体已经撞击了我们或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但却未被注意到。

这就是那些你从未听说过的小行星的故事——掠过、险些相撞和直接撞击。

绝大多数是无害的。但有些携带著解开我们宇宙奥秘的最宝贵线索,这些信息是我们迫切想要获得的。

外媒:小行星撞地球机会有多大?那些不为人知的惊险错过(组图) - 2

图像来源,Drs. Bill and Eileen Ryan, Magdalena Ridge Observatory 2.4m Telescope, New Mexico Tech 2024 YR4于2024年12月首次被探测到,存在微小可能性于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

小行星是约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残留的岩石碎块。受其他行星引力影响,这些岩石天体经常在近地轨道运行。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根本无从得知大型小行星曾有多么接近撞击地球。

新墨西哥大学的马克·博斯劳(Mark Boslough)教授解释,对近地天体的严密监测直到20世纪后期才开始。「在那之前,还好我们完全没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他说。

我们现在知道,相当大的天体——直径40米或更大——每年会数次穿越地月之间的空间。这与1908年在西伯利亚上空爆炸的小行星尺寸相同,当时的爆炸波及200平方英里范围,造成人员受伤和建筑损毁。

最严重的险些撞击事件,也是与YR4最接近的对照案例,是2004年发现的「毁神星」(Apophis)。这颗直径375米(约邮轮大小)的小行星,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帕特里克·米歇尔(Patrick Michel)教授团队追踪研究。

他回忆道:「当时它被认为是史上侦测到最危险的小行星,直到2013年才透过足够观测数据确认不会撞击地球。」

但他指出YR4事件有个关键差异:「我们当时不知该如何应对。发现威胁、计算撞击概率后,我们想:该联系谁?」他表示当时科学界和政府完全缺乏应对机制。

外媒:小行星撞地球机会有多大?那些不为人知的惊险错过(组图) - 3

2024 YR4小行星轨道示意图。1月31日该天体(轨迹为红色)距地球4800万公里

若大型小行星撞击人类居住区,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我们尚未确知YR4的具体尺寸,但若按最大估算值(直径约90米),该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可能保持主体完整而非解体。

「残存的小行星质量可能形成撞击坑,周边建筑物将遭毁灭性破坏,方圆数十公里内人员面临重伤风险。」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的凯瑟琳·熊本(Kathryn Kunamoto)教授解释:部分人员可能死亡。

不过自「毁神星」事件后,行星防御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

米歇尔教授所属的国际太空任务规划咨询组(SMPAG),专门向各国政府提供小行星威胁应对建议,并进行直接撞击模拟演练——此类演习现正进行中。

若小行星预计撞击城镇,博斯劳博士指出应对措施将参照飓风防御预案,包括疏散人群和基础设施保护。

该国际咨询组织将于四月再次召开会议商讨YR4对策,多数科学家预期届时随轨道计算精确度提升,相关风险将基本消除。

熊本博士指出,人类并非只能「被动挨撞」。

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已研发可改变危险小行星轨道的技术,例如NASA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ART)项目曾成功通过航天器撞击迪莫弗斯小行星使其轨道偏移。

不过科学家质疑该技术对YR4的适用性,因该天体成分构成尚不明确,且留给人类实施改变轨道操作的窗口期过短。

那些真的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又如何?其实最理想的情况是小行星直接撞击远离人类居住区的陆地,这能让科学家获得来自太阳系遥远天体的实体碎片,同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撞击历史,但让科学家尴尬的是这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目前在南极洲已发现近5万颗小行星。其中最著名的ALH 84001陨石,被认为源自火星,其内部矿物携带关于这颗红色星球历史的重要证据——这些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火星气候温暖且表面存在液态水。

2023年科学家探测到一颗名为「33 Polyhymnia」的小行星,其成分可能包含比地球现有元素密度更高的物质。

这种超重元素将是完全超出地球认知的新形态物质。虽然33 Polyhymnia目前距离地球至少1.7亿公里,但它的存在正揭示了小行星蕴藏著推动科学认知的惊人潜力。

外媒:小行星撞地球机会有多大?那些不为人知的惊险错过(组图) - 4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杰陨石坑,由一颗直径约50米的陨石于5万年前撞击形成。

随著YR4撞击月球的可能性增加,部分科学家对此感到振奋。

实际撞击能为他们目前仅能透过电脑模拟的问题提供现实答案。

伦敦帝国学院的加雷思·柯林斯教授表示:「即便只获得一个真实案例的数据点都极具价值。小行星撞击时会喷出多少物质?速度多快?喷射距离多远?」

这将有助验证现有小行星撞地模型,从而建立更精准的预测系统。

YR4事件提醒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正面临太阳系中无处不在的岩石天体撞击风险。

科学家警告不可自满,尽管多数人预测大型小行星危及地球生命的威胁将发生在未来数百年而非数十年内,但问题在于「何时发生」而非「是否会发生」。

与此同时,我们的太空监测能力持续进步。今年晚些时候,史上最大的数位相机将在智利的薇拉·鲁宾天文台(Vera Rubin Observatory)启用,能够以惊人细节捕捉夜空。

我们观测得越久、越仔细,就越可能发现更多在地球附近运行的小行星。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