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女遭遇金融骗局,短短3个月内损失$260万(图)
据雅虎新闻4月2日报道,新州中部海岸的57岁会计师Sylvia Chou在Facebook上点击了一个链接,三个月后,她发现自己因一个骗局而损失了260万澳元。
这则关于货币交易平台的广告实际上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让她不仅耗尽了所有积蓄,还不得不借债和对三处房产进行再融资。
Chou表示,她的银行——NAB曾尝试通过电话联系她,提醒账户上的异常活动,但未能联系到她后便没再跟进。
她说:“他们不应该只是打个电话,打完就算了事……他们肯定有系统可以检测到异常的银行行为。”
如今,Chou已经成为了一名反诈骗倡导者。
(图片来源:雅虎新闻)
她指出,澳洲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信用卡诈骗和骗局显著增加,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根据周三发布的个人诈骗调查,十分之一的澳洲人曾受到信用卡、借记卡和EFTPOS卡相关诈骗的影响。
消费者权益倡导者认为,这些数据勾勒出了一幅“日益严峻”的图景,呼吁下届联邦政府迅速应对增长的诈骗问题。
在2023-24年,卡片诈骗影响了9.9%的澳洲人,相较上一年的8.7%有所上升,而卷入诈骗事件的人数也从514,300人增加至675,300人。
然而,Chou认为澳洲统计局的数据依然“严重低估”了实际情况,她曾与许多因语言障碍而未报告受骗经历的受害者交流过。
统计局犯罪统计负责人William Milne表示,72%的卡片诈骗受害者得到了银行的全额赔偿,被盗金额高达21亿澳元。
他补充说,在所有赔偿发放后,受害者的集体净损失仍为4.77亿澳元。
买卖诈骗是最常见的骗局类型,包括虚假账单和网上购物骗局,约有308,000人经历过类似骗局。
消费者行动法律中心首席执行官Stephanie Tonkin指出,在生活成本危机下,成千上万的受害者被剥夺了应有的资源。
她表示,对诈骗和欺诈受害者之间的处理存在人为的不平等,大多数银行会对欺诈受害者进行赔偿,但被诈骗的人往往只得到少量或根本没有赔偿。
Tonkin建议,下届政府必须将打击诈骗设为紧急优先事项,并在诈骗预防框架下,将银行、电信和数字平台纳入其中。
(Krys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