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5日 22.3°C-23.9°C
澳元 : 人民币=4.72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AI如何影响就业市场?这几份国际报告的判断跟直觉不一样

2021-09-03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AI如何影响就业市场?这几份国际报告的判断跟直觉不一样 - 1

近期,国际劳工组织、世界经济论坛、普华永道等国际机构发布研究报告称,受新技术发展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刺激,全球数字化水平飞跃,劳动力市场将随之发生结构性转变,工作岗位、员工技能和任务类型将在十年内重塑;就业替代呈现行业性特征,但总体就业岗位数量仍会上升;各国所受影响显著不同,中国在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双轮驱动下,将创造领先全球的就业机会。

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发挥应对疫情与促进经济复苏的双重使命

(一)缓解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国际劳工组织发表《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报告 [1] ,称疫情迫使各国就业服务机构关闭办公室,却同时需要完成发放失业救济金、支持再就业人群和帮助中小企业等井喷而来的工作内容,数字技术成为疫情下维系就业机构运转最重要的技术动力。92%的受访者认为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提高效率 (知识共享、绩效管理等) ,73%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包括公开信息获取、法律咨询等) ,36%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求职显著降低了求职成本;数字平台还可以提供中介、视频和免费在线语音服务,为劳动者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

(二)巨大经济潜力尚待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非常初期的发展阶段,预计十年内将获得长足发展。普华永道在《抓住机遇: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2]测算表明,受益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和应用,2018—2030年全球GDP将增长14%,增加15.7万亿美元。其中,生产效率的提高体现在短期收益中,企业通过运营流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提升劳动附加值和生产率;消费侧变革主要体现在长期收益中,人工智能提供更具个性化及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偏好又进一步拉动企业推陈出新,形成良性循环。根据普华永道全球CEO调查,63%的CEO认为人工智能将产生比互联网更大的影响[3]。

AI如何影响就业市场?这几份国际报告的判断跟直觉不一样 - 2

图1:人工智能技术拉动全球GDP增长

来源:普华永道《抓住机遇: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力市场,仍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一)就业总需求将增加。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10月召开“变革先锋峰会”并发布《2020未来就业报告》[4],涉及15个行业和26个经济体,预计到2025年,机器可能会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但人工智能推动的经济增长同时还会产生9700万个新岗位。

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并非新问题。19世纪初,英国纺织工人发起砸毁纺织机器的“卢德运动”,但机械化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创造的就业机会远多于减少的传统手工业岗位,当前人工智能所引发的关注和怀疑与之相似。几十年前互联网技术萌芽时,人们就忧虑互联网带来大规模失业,但实际上互联网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为美国贡献了十分之一的GDP。人工智能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继续变革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但并不会带来大规模的失业。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改造是长期、渐进且不可逆的过程。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大学教授Daron Acemoglu与波士顿大学助理教授Pascual Restrepo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论文《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技术对增长、生产要素分配和就业的影响》[5],解析了人工智能在投资作用下对劳动力的影响。

长期性体现在两个阶段的相互更替。第一阶段是资金的长期成本相比劳动力低,AI取代部分人的工作,出现“技术跃升期”;第二阶段是AI创造新的工作职位,劳动力的成本低于资金的长期成本,进入“技术平台期”。

渐进性体现在失业与就业两个进程的相互作用。失业方面:AI取代劳动力的前提是劳动力价格过高,AI取代部分劳动力后,造成某些行业失业人数上升,这又会降低这些行业的工资,投资也就会失去用AI改造的动力。就业方面:AI创造的新职位,因不能立刻吸纳足够的劳动力而出现高薪,这将吸引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使其他行业产生空缺,进而逐级传导、层层吸收相匹配劳动力。被AI取代的劳动力并不一定需要重新学习劳动技能,他们在遭遇一段时间的失业后,又可以匹配到跟他们原来相近的工作。

不可逆性亦体现为平均收入将持续增加。即便在“技术跃升期”,AI取代了部分职位,但由于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企业盈利将通过税收惠及更多的人。从整个社会来看,全社会总劳动时间变少,但平均收入却上升了,即“少干活多拿钱”。

(三)“总体收入扩张效应”有望创造新雇佣需求。普华永道《机器人真的会窃取我们的工作吗》报告[6]认为,人工智能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将对产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提高消费者福利和实际收入水平,从而扩大消费需求;企业为了满足新增需求则需要雇佣更多劳动力,从而创造新就业。除了降低物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还能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创造更多新产品,这同样创造了更多就业需求。

人工智能对劳动市场,影响的四个特点

(一)机器劳动时长增加将减少劳动力工作时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人类和机器之间工作时长再分配正在进行,到2025年,人类和机器工作时长将会持平。算法和机器将主要集中在信息和数据处理和检索、管理任务以及传统体力劳动的部分方面。人类在管理、建议、决策、推理、沟通和互动等工作方面会保持比较优势。2025年,冗余劳动力工作占比将从15.4%下降到9%,新兴职业占比将从7.8%上升到13.5%。

(二)新增就业多为新职业或发生重大变化后的现有职业。20个经济体中共有99个需求持续增长的工作岗位,且这些工作技能相似,进一步形成不同的专业集群,向云计算、工程、数据与AI、文化与内容、销售聚集。从就业岗位看,数据分析师、AI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需求将大幅增加,机器操作员、行政人员、会计、图书管理员等重复性需求将缩减。

AI如何影响就业市场?这几份国际报告的判断跟直觉不一样 - 3

图2:专业集群转化与聚集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

AI如何影响就业市场?这几份国际报告的判断跟直觉不一样 - 4

图3:需求新增/减少的就业岗位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

(三)新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显著不同。从行业看,交通业、制造业、建筑业、零售业就业替代将比较显著。2030年以前,金融服务将受到较为明显的冲击,而对交通业的冲击将体现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以后。教育业、医疗、饮食等行业受到的影响则相对微弱。

AI如何影响就业市场?这几份国际报告的判断跟直觉不一样 - 5

图4:存在自动化风险的潜在行业

来源:普华永道《机器人真的会窃取我们的工作吗》

(四)不同人群受到影响有所差异。国际劳工组织《2021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报告[7]显示,数字平台为传统劳动力市场中被边缘化的人群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并帮助企业获得个性化和灵活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低、性别也有差异,长期而言中低等受教育人群将受到较大冲击。[8]

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将是决定,从人工智能发展中获益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独特优势。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门槛高,领先国家将获得经济增长的先发优势。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推动中国GDP增长26.1%、北美GDP增长14.5%,南欧、亚洲发达地区、北欧居后,分别为11.5%、10.4%、9.9%,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及拉美地区仅为5.6%和5.4%。

中国短期增速或低于美国,但十年后或呈领先趋势。原因有三:其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大部分来自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的潜力更大,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还需要一段时间;其二,与美欧相比,中国市场再投资率更高,企业利润能够支持深化人工智能开发;其三,人工智能促进经济转由消费者驱动,推动价值链上游转向更复杂、更高科技驱动的制造业和商业。[9]

(二)有效人才供给不足是多国普遍面临的难题。据普华永道测算[10],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在中国或创造9000万个新增岗位,集中在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而农业或出现约2200万个净流失岗位。发达国家劳动力失衡颇为明显。波士顿咨询公司《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未来工作》调查显示[11],到2030年,美国在计算机和数学等关键行业的人才短缺高达610万人,建筑和工程人员短缺达130万人,白领工作将出现300万剩余岗位;德国计算机和数学人才短缺预计为110万人,而澳大利亚人才缺口为33.3万人。公共政策应照顾行业替换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波士顿咨询公司同时认为,失去或新增就业数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指标。消除1000万就业机会的同时要满足1000万新增就业需求,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是一个重大挑战。

AI如何影响就业市场?这几份国际报告的判断跟直觉不一样 - 6

表1:按行业预计由人工智能取代/新增的中国岗位(2017-2037)

来源:普华永道《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

注释:

[1]"The future of work in the digital economy" (2020-09),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dgreports/---cabinet/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771117.pdf[2]"Sizing the prize: What' s the real value of AI for your business and how can you capitalise? " (2017-06-22), PwC, https://www.pwc.com/gx/en/issues/analytics/assets/pwc-ai-analysis-sizing-the-prize-report.pdf[3]"22nd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CEOs' curbed confidence spells caution" (2020-01-06), PwC, https://www.pwc.com/gx/en/ceo-survey/2019/report/pwc-22nd-annual-global-ceo-survey.pdf

[4]"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 (2020-12-20), World Economic Forum,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Future_of_Jobs_2020.pdf

[5]Daron Acemoglu and Pascual Restrepo, "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8, 108 (6): 1488-1542. 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 -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eaweb.org)

[6]"Will robots really steal our jobs?" (2018-02-08), PwC, https://www.pwc.com/hu/hu/kiadvanyok/assets/pdf/impact_of_automation_on_jobs.pdf[7]"World Employment and Social Outlook 2021" (2021-02-24),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dgreports/---dcomm/---publ/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771749.pdf

[8]"Will robots really steal our jobs?", PwC.

[9]"Sizing the prize: What's the real value of AI for your business and how can you capitalise? ", PwC.

[10]普华永道:《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2019-01-24), https://www.pwccn.com/zh/consulting/publications/net-impact-of-ai-technologies-on-jobs-in-china.pdf[11]Rainer Strack et al., "The Future of Jobs in the Era of AI" (2021-03-18),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 https://www.bcg.com/publications/2021/impact-of-new-technologies-on-job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赵子飞、刘媛媛,36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