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7.6°C-21.2°C
澳元 : 人民币=4.85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想要安稳的度过惊蛰节气,免受病邪侵袭,不妨做到这“3宜1避”

2022-03-0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经过立春、雨水之后,气温也开始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虽说在这样的初春时节,气温相比凛寒的冬季肯定是要暖和一些。

但“乍暖还寒”依然是典型的气候特征,而且也要预防“倒春寒”的袭击。

斗转星移,到了惊蛰时节,不仅阳气上升、气温回暖,而且还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长、生机盎然。

想要安稳的度过惊蛰节气,免受病邪侵袭,不妨做到这“3宜1避” - 1

俗话说,“春雷惊蛰桃花开,九尽春耕不能歇”。

到了惊蛰时节,春雷滚滚来、桃花朵朵开,九九加一圈、人间艳阳天。

大自然一片春暖花开的景象,人们也有一种欢天喜地的状态,不过此时,也是病邪开始活跃的时机。

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惊蛰时节,很多病症的预防依旧不能马虎,一个不留意就会成为病邪的“目标”。

而且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我们人体,都开始呈现出阳气渐长的局面。

这样的阳气升发,虽然对自身的阴阳平衡具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如果我们的身体不能适应,或者突如其来的外邪侵袭,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因素。

为什么惊蛰节的健康养生,需要格外重视呢?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惊蛰”?

“惊蛰”是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到了惊蛰时节,随着气温的上升,雨水也会逐渐增加,蛰伏在田土里面的昆虫会被雷声惊醒,所以才会被称为惊蛰。

从物候学的角度来说,惊蛰有三候,一是百花盛开,尤其是桃花,所以就有了“初候,桃始华”的说法。

想要安稳的度过惊蛰节气,免受病邪侵袭,不妨做到这“3宜1避” - 2

而我们身体里面的阳气也随着温暖的气温升发,不过春季气温上升是一方面,“春捂”同样也很重要。

不要因为气温的一点回暖,就开始穿着单薄,这样会很容易出现风寒感冒等病症。

在春季的时候,也是很多鸟类返回北方的时候,不过大多在惊蛰时期,这便是“二候,仓庚鸣”,这里的仓庚其实就是黄鹂鸟。

“三候,鹰化为鸠”,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通过气候的变化,发现“鹰”和“鸠”之间的互化,所以也就有了这样的说法。

实际上这里是说,老鹰在这个时节隐去了身影,而此时的“鸠”(其实是杜鹃)跳出丛林,为大自然歌唱、为春天歌唱。

古诗所说“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说的就是布谷鸟在呼唤春天。

那么,在惊蛰时节,我们对于身体的养护又该如何呢?

其实很简单,在古老而神奇、历久而弥新的《黄帝内经》里面,就有春三月的养生记载,现在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具体是什么?

主要是“3宜1避”,做到了,不仅仅对于惊蛰时节养生有用,对整个春季养生也有指导意义。

1.宜夜卧早起

在春季,我们身体里面的阳气上升,为了维护好身体里面的阳气,所以在起居上要顺应节气的变化。

最好是“夜卧早起”,这样才能让阳气收敛于内。

想要安稳的度过惊蛰节气,免受病邪侵袭,不妨做到这“3宜1避” - 3

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而且也有助于调理身体里面的肝脏和脾胃。

春季是养护肝脏的最好时节,而阳气的升发也以肝阳为主,肝脏的养护,将会有助于身体健康的调整,同时对于肝脏病症的治疗,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2.宜主食甘酸

惊蛰是肝木之气亢盛时期,在饮食上最好以酸味为主,当然也可以使用甘味的食物帮助脾胃的健运,防止肝气过于亢盛从而克制脾胃。

当然如果自身的肝气郁滞,很容易出现抑郁的情况,这时候不能以酸为主,可以使用薄荷泡水帮助肝气的升发。

薄荷这味中药材其实在生活中其实比较常见,薄荷味辛性凉,归入肝经和肺经。

想要安稳的度过惊蛰节气,免受病邪侵袭,不妨做到这“3宜1避” - 4

除了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效果之外,还具有疏肝行气的作用。

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有一个经典名方,名为逍遥散。

就是将薄荷和柴胡、白芍等具有疏肝理气的中药合用,来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满、月经不调等病症的。

3.宜戒怒静心

在春季的时候,肝阳的升发会明显加快,这样就会很容易出现“上火”的病症。

尤其是肝火旺盛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情绪。

想要安稳的度过惊蛰节气,免受病邪侵袭,不妨做到这“3宜1避” - 5

因此在这个时候,需要适当的控制自身的情绪,让肝气柔和。

《黄帝内经》对于春三月的情志养生,提出了“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三大点,对于惊蛰时节,同样适用。

4.避虚邪贼风

风是春季的主气,而且春季多风,因此在春季很多病症的出现,多跟风邪有关。

所以在春季的时候,要规避“虚邪贼风”的侵袭,同时增补自身的正气,抵御病邪。

这与《黄帝内经》所倡导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理念一脉相承。

在惊蛰期间,尽量少去一些人多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同时适当的“春捂”,让身体保持温暖的状态,也对惊蛰养生大有意义。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