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果你存在以下三种特征,说明你是一个假性内向者
互联网上常常有网友说自己是社交恐惧症,平时害怕与人交际,跟陌生人说话更是会脸红心跳。实际上大部分人并不是真正性情内向的人,他们或许只是有些害怕胆小,不敢轻易尝试陌生事物。
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首先提出内向这个概念,他将人分为内倾与外倾两种人格,这两种人格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能量。
简单来说,性格外向的人更喜欢与别人打交道,长时间一个人生活或一言不发,会让他们感到格外孤独恐慌。
性格内向的人则更喜欢独处,与他人交往会让他们觉得疲惫不堪,安静的一个人呆着,反而可以让他们快速补充精神能量。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性格内向的,实际上让他们更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人。
这类人对自己的性格认知并不清晰,总是错误的给自己贴上内向的标签,而他们本身的性格更接近于假内向。
假内向主要是指那些在社交时很难进入状态,比较慢热的人。这些人在熟人面前可以表现得足够外向活泼,在陌生人面前则非常内向沉默。同时他们会在一些特定场合表现出内倾的人格,但本质上还是一位性格外向的人。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将内向的性格与害羞胆怯等概念相连接,从心理学分类的角度看,那现在社交场合中害羞的人,很有可能只是普通的慢热型社交者。这些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陌生人,会感到充满压力。
不过随着社交的逐渐深入,他们内心的这种恐惧感也会渐渐消失。而对于那些真正内向的人来说,社交所带给他们的压力是持续存在的。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更像是下面这种性格,他们在陌生人面前说不出太多话语,在熟人面前却活泼开朗。
这是假内向的显著表现,因为在不同环境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存在较大差异。真正性格内向的人人格状态是稳定的,也不会在社交时出现明显的行为差异,无论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他们都会一如既往的冷淡。
这是因为这类人的生理信号与外向者不同,内向者的乙酰胆碱神经传导通路比外向者更长。外界所带来的刺激会通过网状激活系统、下丘脑、前室、布罗卡区、前叶、海马、杏仁核等区域。
大脑与神经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会对性格起决定性作用。较长的神经通路使这些性格内向的人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他们的神经系统总是在大脑中思考自己会不会说错话,纠结自己是否应该做出某个决定。
在这些潜意识信号的作用下,他们的语言能力因此被削弱,这使得他们嘴巴中说出的话语,常常跟不上脑海中的思维。
为了避免这种不协调带给自己更多的麻烦,他们通常选择用沉默来应对。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在何种场合下,内向者都是少言寡语的。
也有一些人之前能够侃侃而谈,在特殊环境中却变得沉默寡言。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而是这种环境让他产生了不自信的感觉。
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人格内倾,这些人只是在特定场合下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从而在社交时表现得更加谨慎。
其实想要搞清楚自己的性格特征,并不需要进行太过复杂的测验,一个假性内向的人,往往存在下面三种表现。
希望有人能够读懂自己,并代替自己表达想法。
实际上性格内向的人心思敏感,往往有更多想法想要表达。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但却很少主动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
实际上这类人只是缺少展现自己的时机,他们过于清冷谨慎,也不会轻易展露自己的特长和想法,从而失去了很多与他人结交的机会。
喜欢独处却害怕孤独
内向的人喜欢独处,是希望在独处中恢复精神能量。独处时他们内心平静,甚至能获得不少快乐与安慰。如果你在独处时害怕孤独的感觉,就证明你并不是真正喜欢独处,只是不得不学会享受独处。一旦有人带领你进入到合适的社交圈子,你就会迅速习惯这种生活,并排斥独处的孤独。
隐秘自恋
有一部分人对自己过于自信,他们又不像外向自恋者那般狂妄自大,处处寻找机会夸奖自己。这类人更像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凡尔赛,以抱怨的方式传递自己想要炫耀的事情。实际上这种炫耀源于自身的焦虑,这种心理常常使他们误认为自己是敏感的内向者。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上面这三种特征,就证明你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内向者。你所认为的内向,只是进行做麻痹的一个借口。假性内向是一种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