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评分虚高:尺度确实大,但硬伤实在太多
最近来自宝岛的电影《周处除三害》热度很高,而且豆瓣评分高达8.2,这声势,仿佛是什么年度力作,八先生慕名看了,有点失望。
《周处除三害》五个月前已经在宝岛上映过,影片定位是动作、犯罪题材。如果是奔着动作戏看的话,肯定会失望的,因为这部片的动作戏真的没什么亮点,就是有些血腥、香艳的画面有视觉冲击。(下文含剧透)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不复杂,讲的是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饰)得知患绝症后,不想死得默默无闻,决定除掉通缉榜上比自己排名靠前的“香港仔”和“牛头”,于是开始打打杀杀,后来被骗得团团转,觉醒后大开杀戒……这过程中他解救了被大佬霸占的女孩,最终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三害”都消灭了。
从剧情和画面来看,《周处除三害》就是很纯粹的商业片,主打大尺度,对戏剧逻辑没那么较真的观众,应该看得挺爽的。
但论尺度的话,这部电影并不出众,毕竟其实很多台湾地区和韩国电影都主打大尺度、暗黑,尺度比它大的大有人在,性癖、伦理相关桥段早就被玩烂了,它拿得出手的估计也就最后一下子枪杀几十个人的桥段。
其实这部“大尺度”电影在娱乐性方面还是能满足观众的,最大的问题出在戏剧逻辑上,硬伤太多了。
陈桂林的作案动机就很牵强,还有点中二。他被骗说患了癌症且最多只能活半年,他深信不疑。但稍微脑子正常一点都知道要复查一下吧?更何况他表面上什么病症都没有,一直生龙活虎,一直战斗力爆表。
作为排名第三、有严重杀伤力的通缉犯,陈桂林去警局自首被无视,被要求慢慢排队,警方这反应未免太不符合常识了。
“香港仔”能潜逃那么多年,在反侦察方面应该多少有点过人之处,那怎么会这么多年一直找一个医生拿药呢?药也不是什么特别的药,有什么理由这么多年一直跟一个医生拿?
果然陈桂林通过张医生就轻松找到“香港仔”,警方反而这么多年一直找不到他,这不扯吗?
戏里三大通缉犯其实都没有用什么反侦察手段,大摇大摆生活着,有人还成了洗脑大师。警方何至于这么多年都没抓到人?在理发店,几位警察一下子就碰到两大通缉犯,竟然丝毫都没认出来。
陈桂林被“牛头”耍得团团转,智商是被编剧强行夺走了?作为一个杀人如麻、战斗力爆表的通缉犯,他轻轻松松就被一些小伎俩洗脑,就算最后识破骗局了,都还没怀疑大师就是自己要找的“榜一大哥”,还什么都没准备就冲进去揭穿人家,像个傻白甜一样。
主角有一定光环是可以理解的,但陈桂林开挂太猛了,恐怕钢铁侠都自愧不如。他一次次受伤,后来被捅到大出血,被钉在木箱里,被埋进地下,最后竟然靠赤手空拳就脱困了,轻轻松松满级复活。这桥段要放在大陆的电影里,绝对被骂惨。
最后大师和留下来的几十个信徒,全都坐以待毙。这也说不通,这些人就算再怎么被洗脑,也不至于连求生本能都没有了吧?中间陈桂林还多次换子弹,手枪还多次卡壳,怎么就没人反击一下?
可能有人会说陈桂林这个人物有原型,所以剧情没问题,那难道最近热播的《猎冰》就没原型吗?跟这部电影比,《猎冰》绝对更写实一些。
总之,这部电影的硬伤实在太多,经不起推敲。
这部电影最后还强行升华主题去探讨善与恶。
一方面,刻意美化了陈桂林的形象,给他加了戴儿童手表(代表童真和亲情)、英雄救美、被忽悠加入修行、潇洒自首、获赠贴有卡通猪头的西服等情节。虽说人都有多面性,但这些情节跟这个人物是格格不入的。
另一方面,不管是电影还是原型,主角都是一个滥杀无辜的通缉犯,用毫无人性来形容不为过,顺手做了一些善举并不能改变他的性质。而这部电影却把陈桂平比作大名鼎鼎的周处;
一些台词还把他拔高得像英勇赴死的英雄。
戏里既然已经把另外两位大通缉犯都认定为该死了,凭什么还要去探讨陈桂林的善与恶?就因为他是男主?这不是双标吗?
对这样一个极端的恶人去探讨善与恶,意义何在呢?如果陈桂林都不算大恶的话,还有什么人算大恶呢?这不仅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是对大众道德观的PUA。
综上所述,如果不那么较真的话,《周处除三害》还算是部及格的商业片,但戏剧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算不上什么好电影,评分虚高了。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