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中案层层反转,《黄雀在后》的结局你猜到了吗?
作为国产悬疑犯罪类型电影的最新力作,《黄雀在后》正如片名所揭示的那样,讲述了一个“案中案”的现实悲剧。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黄雀在后》和与之同期上映的《坠落的审判》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部电影都以命案调查为出发点,并且不约而同地回归到家庭议题之上。
只不过相较于后者的文艺化表达和对夫妻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的思考,《黄雀在后》显然更想达到以案示人的现实目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深夜,在偏僻的黄雀山庄门口,年轻貌美的歌厅小姐关秀英惨遭杀害,警方随即对这起恶性案件展开调查。看似简单明了的案情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开始逐渐变得复杂起来,案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凶手又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于犯罪类型电影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件事莫过于对营造谜团和解谜过程,从这一点来讲希区柯克无疑是犯罪悬疑类型电影的不朽大师。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的是靠人物驱动一点一点去挖掘背后的真相,有的则是先将整个犯罪过程完整展现再揭示背后的人性抉择,有的则是通过对不同人物角色的调查拼出最终的真相。
当然,关于这一类型影视作品,还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大师,那就是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虽然已经逝世近五十年,但是阿加莎的小说作品至今依旧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且被不断地改编为影视作品。
在阿加莎的小说中,侦探主角往往会在案件发生之后,独自展开调查,并在小说的最后将所有案件相关人物召集到一块来揭示真相,这一模式不仅成为阿加莎侦探系列小说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不少作品。
《黄雀在后》中,随着警方调查的逐步深入,对不同人物的审讯对话,简单明了的故意杀人案逐渐呈现出环环相扣的案中案特点。
这部电影作品可以说很好地融合希区柯克和阿加莎这两位大师的创作理念,影片以一宗命案发生为开场,若隐若现的凶手身影给观众带来了一连串疑问——受害人是谁?她为什么会被害?究竟是谁在痛下杀手?这些谜团从影片一开场就笼罩在袁文山的心中,也深深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准备离婚的中年夫妇、卑微的歌厅小姐、老气横秋的小领导、一身烟火气的饭店厨师、对爱情仍有向往的成功人士、染上毒瘾的流氓……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小人物却在命案发生的那一夜,似是巧合似是注定地紧紧缠绕到了一起。
影片的叙事手法其实非常常规,整部电影几乎都是采用警队队长的视角来展开,随着调查的深入以及对不同角色展开的讯问,案件真相仿佛拼图一般逐渐清晰。简单明了的案件事实,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离奇曲折的人生经历,将三组人物关系和七八个犯罪嫌疑人勾勒的细致入微、生动形象。
谁能想到,在饭店工作的厨师居然和财政局的小领导有着叔侄关系,而被害人关秀英和这对叔侄的情感纠纷最后居然能演变成一场杀人悲剧。谁又能想到,为了谋取钱财而命丧黄泉的被害人关秀英之所以孤注一掷、不惜一切想要拿到一百万,仅仅是为了能从前夫手中争得孩子的抚养权。但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眼前这对貌合神离准备离婚、看似没有一丝作案可能性的中年夫妇最后会成为破解案件真相的关键。
相较于《坠落的审判》,《黄雀在后》中的几位犯罪嫌疑人无一例外都背负着来自家庭的巨大苦痛,按照他们自己的话来讲,之所以铤而走险选择犯罪,都是因为身不由己。
虽然情节紧凑,但影片还是详尽描摹了主要角色的前史——冷酷无情的现实境遇、风雨飘摇的人生未来以及看似无可奈何的铤而走险。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对现实议题的探讨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通过人物的不同抉择深化了电影本身的主题,让观众深刻认识到“以爱之名的犯罪并不能够帮助犯罪嫌疑人逃过法律的制裁”。
影片有诸多让人不禁动容的情节,其中包括有失去母亲的孩子在门前放声痛哭,有丈夫和妻子在危急时刻的难舍难分,有儿子与母亲在警局面对面的最后一次相见……这些感人至深的情节流露,离不开影片对人物角色的深入刻画,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是鲜活生动的。年幼的儿子在亲眼目睹父母受到侮辱时的义愤填膺,身为赌徒的丈夫在残酷现实面前对着妻子痛哭流涕的忏悔,为了夺回抚养权的歌女强忍着内心波澜装出冷酷无情的模样。正是这些角色的存在支撑起影片结尾的那句字幕——别让爱突破法理,别让成长失去底线。
总的来讲,《黄雀在后》称不上完美,但作为清明档唯一一部主打悬疑犯罪牌的新作,该片可以说是诚意满满。特别是两位导演的用心付出使得这部人物和线索众多的电影,依旧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晰。
特别是影片中后段一连串的反转更是让银幕前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屏住了呼吸。这三起存在密切关联的案件最终将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在情感与法律、正义与不公之间,几位犯罪嫌疑人又将做出怎样的抉择,这一切还是留待观众自己走进影院寻找答案吧!
发布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