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才是男人最好的医美!方头明也能爆改成吴彦祖?
每到毕业季,普通大学生要么担心毕业论文写不完、要么担心论文查重不过,然而农学生关于毕业的糟心事却是五花八门?
比如这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就惨遭毒口被偷吃了…
因为过于凄惨又好笑,还被挂在热搜供全网取悦阅。
话说这个“论文”,其实是他的毕业设计——精心培育的小番茄。
原本是两侧各结了7颗小果实,打算凑成漂漂亮亮葫芦七兄弟的,突然就被某个无情铁手破坏了阵型。
正所谓“十年种地无人晓,一朝被偷天下知”。
很快,数万名热心网友很快赶来安抚二丘:别伤心,那是因为其中一个葫芦娃隐身了。
其实每年到了五六月份,互联网上都充斥着农学生的滔天怨念。
同样是毕设翻车,农学生的翻车角度却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又心酸又好笑。
什么养了一年的动物跑路了、种了好久的蘑菇被路过的大爷大妈摘走了、自己的毕设被别人的毕设吃了…像《甄嬛传》里“皇后杀了皇后”这种名场面,咱农学院里倒是经常上演。
最苦毕业生,全在农学院
每年毕业季,校园里最兵荒马乱的场所当属农学院。
别人都在自习室里埋头苦写、徜徉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为了那百分号后几位的查重率愁得抓耳挠腮。
农学院的学生:遍地寻找自己的毕业设计。
既然成了农学生,一个“勇”字就被刻在了心上。
曾经见到一只蟑螂都会吓得跳上桌,现在轻轻松松从怀里掏出了两只被精心呵护的活生生的——大老鼠。
别问为什么,因为农学生@毛驴不是驴儿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南北方耗子的差异化分析》。
她也凭借极其刁钻的角度,拿下了“耗子博主”这条赛道的独一份资源。
同时也为网友们解答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只耳的舅舅比它大这么多?原来他俩一个是南方鼠一个是北方鼠。
搞了半天,《黑猫警长》也算是写实作品了。
有时候,保护毕设不仅需要克服恐惧,还要面对外界环境的复杂。
这辈子你有为毕业设计拼过命吗(字面意义上的)?农学生答:有的。
当你养的猪啊、牛啊、鸡鸭鹅啊…突然越了狱、在校园里狂奔的时候,你要赶紧拿出备战奥运会的本事把它们追回来。
否则很可能会面临成果泡汤的结局。
不仅你的论文打水漂了,小动物们越狱之后还很可能对别人的“毕业论文”痛下杀手。
到时候出现个冤冤相报的画面,可就更难以收场了。
别以为挖酱在虚张声势。
云南农业大学的高同学,就因为别人的鸡把自己的论文吃了,然后他就亲自猎杀了别人的毕业论文,还卤好了送到别人的嘴跟前。
让事态到达了一种谁都别想毕业的尴尬场面。
比起长腿会跑的动物,你以为只要打个围栏保护好的农作物就好打理了吗?
天真了。
有可能你前脚刚跟导师商量好实验流程,后脚你的课题就被砍了,真是字面意思上的坎呐~
躲过了砍伐,还得躲过采摘期的路边大爷大妈。
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冲进你的大棚里把你的成果全部包圆。不信你看,评论区里已经有人惦记上了。
看到这实验基地门口张贴的大字报了吗?这不是什么温馨提示,这是农学生发自心底的咆哮和怒吼啊。
学校周围的地不够用了,有时候还需要去郊外的田地搞科研,风餐露宿也就是家常便饭了,@迷人的熊登辉就是其中的一员。
还好这毕业季是夏天啊,除了蚊子多了点,帐篷一搭也能对付几宿。
这个时候,你不仅是搞科研的学术人,你还是自己毕设的警卫员,面对突然闯入的陌生人,要斩钉截铁地指着眼前的空地提示他们:“走正门!”
到了毕业季,农学生的“喜剧人光环”更是集体迸发,成了网友们前来打卡的固定节目。
不做热梗的搬运工,只生产原创笑料。
一届又一届的农业学子们,还在用他们浑然天成的综艺效果,丰富着互联网这片沃土。
农学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围观群众都在拿农学生玩梗,殊不知,他们滔天的网感也是被活生生逼出来的。
入学之前,光听说各地农大的食堂都堪称业界翘楚,食材讲究、品类丰富、健康有机…
入学之后才知道,想要顺利毕业、把这些吃到嘴里,你得亲自从下地、育种开始忙活。
图片来自:@汤圆酱酱鸭
大约是从两年前云南农大丁同学那一句“欢迎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开始吧,农学生就此成了互联网上一个独立的喜剧赛道。
只见丁同学音刚落,视频中瞬间充斥着身后翻耕机巨大的轰鸣声。
以至于他不得不操着一口云南楚雄口音,冲着后面正在挖地的同学喊道:“那边开机器的声音小一点。”
短短21秒的视频,呈现了一段毫不刻意但又笑点十足的反转,也被网友们称作高考升学季最早的“招生减章”。
或许从那时候开始,农学生整活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
农学生,似乎在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被赋予了自媒体之神的“后天圣体”。
比起其他坐在实验室、图书馆和教学楼里的学生,他们几乎在一踏进校园就开始了实践,开始体验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这种集动物饲养、农作物培育、户外拉练、野外生存为一体的综合性体验,堪称真人版星露谷物语,既充满着变数,也充满着炸裂的爽点,让无数种田人心驰神往。
上了农大,你可以体验到什么是“宠物大学”的极致可爱。
因为在这里,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学校里养宠物,猫猫和鼠鼠也能共处一室和平相处(可能吧)。
小猫看着隔壁的鼠鼠也是心里直犯嘀咕:你瞅瞅人家这毕设,养得夺香。
农大的校园,为了适应各个专业学生的课题研究,普遍都是景色宜人、动植物丰富、生态系统复杂。
称之为微缩版阿勒泰也不为过(bushi)。
它们的校园有多原生态?
就在前段时间,华南农业大学的宿舍楼里还飞来了一家罕见的保护鸟类“红耳鹎”,好巧不巧就落在了几个动保专业同学的阳台上。
几位同学知道红耳鹎很警惕人类,莽撞靠近很可能会使得他们弃巢跑路。
于是哥几个都是等到鸟爸鸟妈出去觅食的时候才赶紧去阳台洗漱,并且绑好了一台红外摄像机,完整记录了小鸟出巢、展翅的画面。
虽然最后小鸟们还是离开了这个短暂停留的小家,但是他们这段可爱的故事也被网友戏称是“天上掉论文”的珍贵体验。
农大的同学们,每天不是在跟自己的毕设小宠物培养感情,就是和亲亲导师一起下地干活。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在地里干活,如何快速区分学生和老师呢?
农学生传授一个小tip:上身西装革履下身运动风的就是老师,因为又要下地又要开会,主打一个极致混搭。
不过,千万别觉得这里的学生只会干活不懂爱情。
农学学长可能不懂鲜花的浪漫,但是能给你足够的饱腹感。
其他学长撩妹:“学妹,去看展吗?我刚抢的票。”
农学学长A:“学妹,吃花生吗?我自己种的。”
农学学长B:“学妹,吃扬州炒饭吗?我自己种的大米。”
要么说种地是男人最好的医美呢。带着劳动工具生龙活虎地往地里那么一杵,就算是祖传方头明也愣是能远看疑似吴彦祖嘞。
农学生的学习之路,没有太多光鲜,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和实践。
面包和玫瑰,前路和远方,脚下的泥土和心里的光…或许正是因为扎扎实实地感受过土地和自然的力量,他们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中国人的归宿:摆弄小花小草
曾几何时,当互联网、金融等专业炙手可热的时候,农业专业作为一个几乎边缘的基础学科,并不受广大学子的青睐。
然而最近几年,随着返乡的热潮不断翻涌、回归田园的热情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老家,回归县城村落,成为一个新农人。
这时候暮然回首——农学,它一直都在。
任其他学科兴衰更迭 ,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学科”,永远踏踏实实地保持着自己的格局,有一种“任你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的风骨。
前几年,大家刷着短视频围观帅哥靓女豪车豪宅,现在,一个种地教学视频都能让人挪不开眼球。
虽然被网友调侃说“我爸妈种地供我上学,我在抖音学种地”,但这类视频之所以能够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爆火,也是在反映大家的某种心理状态。
农学,这个我们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学科,正在逐渐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关于耕种、畜牧、养殖…我们的老祖宗有太多传承下来至今都在沿用的智慧,袁隆平爷爷也是扎根在田间一辈子才让更多中国人吃饱了饭。
这些朴素又深刻的道理是如此重要,却又经常被人当作理所应当,并不去探究其中的奥义。
而农学生的视频,正在这个时候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窗,一扇照进自然和土地的窗,让我们能看到这古老智慧中所蕴藏的无穷智慧。
正如很多人看了这类视频后,发出的那句类似的感叹一样。
果然中国人骨子里就刻着种地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