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解析从甲午战争到抗战胜利,日本陆军用过的各式军服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大力发展军队,同时军队用的武器装备、官兵身穿的制服、作战服等,也一直在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
那咱们这期文章来解析一下,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这期间日本陆军用过的军服款式。
一、明治十九年式系列
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官兵一般都身穿明治十九年式军服,这个款式在1886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十九年定型。
整套军服包括上衣、裤子和帽子都使用毛呢布料制成,以藏青色为主。
其中上衣的整体版式比较简洁,衣口处带有5枚黄铜扣子,胸前带有一个隐藏式的口袋,但上面没有口袋盖,处于开放式状态。
裤子也很简洁,无论是军官的还是士兵的,两条裤腿的侧面都带有一条红色牙线。
而且无论是士兵作战服还是军官服,都可以在肩章和领子的颜色上来区分兵种,像上图中红色的领子和肩章代表的就是步兵。
肩章上的白色数字代表的是联队号码,例如第2步兵联队、第3步兵连队等。
明治十九年式系列军服当中的军帽也很有特色,不管是兵用帽还是军官帽,都是一样的造型。
外表看起来有点像大檐帽,但帽檐却很矮,前面倾斜的角度也很小,还有就是遮阳板也比较短,总之比较有日本军帽的特色。
这个也被称为明治十九年式军帽,同样可以在帽子的牙线和帽墙颜色上来区分兵种。
之后的明治十九年式系列军服也经过多次改进。
例如在明治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93年,根据原基础修改出来的明治二十六年式军服。
其实本质上变动不大,只是将军官上衣的袖口处进行了修改,在上面增加了星形军衔标记。
还有士兵的作战服也进行了小幅度修改,将之前一个口袋改为两个,其余变化不大。
还有在1899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三十二年,基于之前明治十九年式修改出了明治三十二年式军服。
其实变化也不大,只是修改了士兵的作战帽,学习十九世纪的法军,在帽子的尾部增加用于遮阳、防暑的布条。
这个也被国人戏称为“屁帘”,当然这也是日本陆军当中首款加装“屁帘”的作战帽。
还有1900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三十三年,对明治十九年式军服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得出了明治三十三年式军服。
其实上衣和裤子的版式不变,只是将军服从藏青色变成了卡其色,这也是日本军队的首款卡其色军服。
在1900年随同八国联军侵华的日本陆军中,就有部分军队使用了卡其色的明治三十三年式军服,还被不少日军士兵称为“咔叽布军服”。
以上这些改进出来的军服虽然都有独立的名字,但设计和样式并不是独立的,所以依旧归属明治十九年式系列军服的范畴中,严格来说只能算是衍生,而不是新款。
二、明治三十八年式系列
到了明治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05年,日本陆军开始换装新式军服,为明治三十八年式系列。
这个系列不再是明治十九年式的改进款,而是重新独立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式军服。
三十八年式系列军服当中首次采用锹形兵科领章和竖版军衔肩章,相比之前的明治十九年式,三十八年式系列军服已经有了日本军服的特色。
不过最早的三十八式军服依旧采用藏青色,包括上衣和裤子都是一样的,严格来说这个只能算是过渡期款式,并没有被日本陆军大量采用。
到了1906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三十九年,真正的三八式军服才被正式定型。
当中的军帽、上衣和裤子都采用卡其色。
其中三八式军服的上衣版式依旧简洁,衣口处使用尺寸较小的5枚黄铜扣子,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的上衣,胸前都带有两个口袋,并且口袋上还增加了口袋盖,上面也附带黄铜扣子,同时两条袖子的袖口处,还有代表兵种的红色牙线,其中红色代表的就是步兵。
对于裤子也是和之前的设计一样,两条裤腿都带有红色牙线,不过相比之前的牙线变得更细。
三十八式系列军服当中配备的是大檐帽,这也是日本陆军的首款军用大檐帽,包括士兵和军官都是相同的款式。
这个和西方的军用大檐帽一样,帽子的主体由毛呢面料制成,前端遮阳板是皮革材质,帽墙前端还增加了皮革帽风带,不同的帽墙颜色,代表的是不同兵种。
不过近卫军的大檐帽有所不同,有点德式军帽的感觉,帽檐显得高大厚重,而且帽徽不同,在五角星周围还增加了金黄色叶子图案。
三、明治四十五年式系列
到了1912年,也是日本的明治四十五年,日本陆军开始装备全新的明治四十五年式军服。
明治四十年式基于早期的三八式系列改进而来,上衣和裤子有着大体相同的样式,变化最大的就是军官制服上衣的腹部增加了两个口袋,但口袋上没有口袋盖。
还有上衣的后部增加了两条收腰线,据说这样的设计,模仿了同时期的德国军官制服。
至于明治四十五年式士兵军服,和之前的三八式士兵服对比变化不大,只是衣领兵科章上恢复了联队编号。
在这个系列军服当中,军官和士兵也都是配备明治四十五年式系列当中的大檐帽。
明治四十五年式军帽和之前的对比,在版式上几乎一样,只是遮阳板尺寸进行了缩短,看起来比三八式要协调一些。
后期的明治四十五年式军服又出现了改款。
比如在大正7年,也就是公元1918年改进出来的大正七年式军服,也被称为“改四五式”军服。
大体样式和之前的原版四十五年式军服一样,发生变动的只是军官上衣腹部的口袋,在上面增加了两组口袋盖,同时上面还附带了纽扣。
对于士兵的改款四十五年式作战服几乎没有变动,只是将裤子进行了简化,最早使用的是皮革腰带来固定裤子,但为了节省开支,改款之后的士兵裤子开始使用系带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陆军的这套明治四十五年式军服,也是当年国内北洋军队制服的原型,就比如直系、奉系、皖系等军队的制服,就是模仿日本明治四十五年式军服设计的,除了颜色、领章不一样外,其余的版式风格等都大体相同。
四、昭和五年式系列
进入1930年,也就是日本的昭和五年,日本陆军开始换装昭和五式军服。
昭和五式本质上也是明治四十五年式军服的改款,变化最大的就是将两条袖子上的牙线去除,相比之前的四十五年式要简洁不少。
而且这套军服的做工和用料,相比之前的明治四十五年式和三十八年式更出色。
后期的昭和五式军官制服,还从卡其色改为了国防绿。
至于士兵款的昭和五式作战服,相比之前的款式变化依旧不大,也是胸前带有两个口袋,上衣、帽子和裤子以卡其色为主。
昭和五式系列当中还包括一款昭和五式大檐帽,士兵战斗和军官指挥都使用这款。
昭和五式大檐帽据说是仿同时期的德国军官大檐帽设计,帽檐角度高高翘起,看起来很有精气神。
不过大体风格没变,依旧是红色的帽墙、皮革帽风带和遮阳板。
其中兵用款的做工较为粗糙,军官款的大檐帽做工较好。
这套军服日本陆军从1930年一直使用到1938年。
曾在抗日战争期间,昭和五式军服给我国军民留下的印象也极为深刻,它标志着“侵略者”和“日本法西斯”。
五、九八式系列
进入1938年,也是日本的昭和十三年,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日本陆军开始定制新式军服,为九八式系列。
九八式系列经过重新设计,据说借鉴了同时期的德国陆军军服,将日本军服使用多年的立领式设计抛弃,改为和德国军服一样的对折式衣领。
九八式军服的领章、肩章也经过重新设计,去除了早先肩膀上的竖版军衔肩章,而改为放置在领子上的平行四边形军衔领章。
还有将领子上原本的锹形兵科章去掉,改为了放置胸前的山形兵科章,同样也是在颜色上来区分兵种,其中红色代表的就是步兵。
士兵款的九八式军服也经过修改,基本样式和军官的相同,也是上衣胸前和腹部各带有两个口袋,并且四个口袋上都带有兜盖,其中胸前的两个兜盖上还带有纽扣。
唯独不同的就是颜色和做工与军官的制服存在差异。
九八式系列军服当中的军帽也经过了改版,军官和士兵不再使用大檐帽,而是改为更加简洁的战斗帽,日军还称其为“九八式略帽”。
其中军官款式以国防绿为主,帽子正面带有一条皮革帽风带,侧面还各带有两个透气孔。
士兵的和军官的帽子外形一样,只是做工比军官的差,颜色比军官的浅一些,后期还有的士兵帽上增加用来防暑、遮阳的“屁帘”。
六、三年式系列
进入1943年,也就是日本的昭和十八年,日本陆军开始换装三年式军服。
这个三年式,本质上就是之前九八式的改款。
因为九八式被官兵们反映领章太小,在远距离上无法识别军衔,为此就对军衔领章进行了增大,但形状依旧是平行四边形。
还有军衔章上面的五角星排列靠近边缘,不再处于居中状态。
为了更好的在远处识别军衔,还刻意在军官服的两条袖子上增加横杠和五角星。
比如大尉的袖子上是一条杠三颗星,大佐的袖子上是两条杠三颗星,大将的则是三条杠三颗星。
至于士兵的作战服、各级使用的帽子并没有变化,依旧保持和九八式相同的样式,但取消了上衣胸前的山形兵科章。
在后期的三年式系列军服中,又衍生出了一种防暑服,也叫“陆军热带服”。
这种军服主要配备给当年驻华南地区的侵华日军使用,当然入侵东南亚和在太平洋作战的日军也都配备这套防暑服。
这套军服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折领改为开领式设计,军衔章也是放置在领子上,但尺寸比之前的更大。
由于上衣是开领,所以将原本五枚扣子,改为了四枚。
其余的口袋、袖子等依旧和之前的三年式一样。
不过军官款制服通常还配备一件白色开领式衬衫,穿戴的时候衣领也会露在外面,个人感觉不伦不类,缺少军服的感觉。
军官服的上衣还有两种颜色,一种是常见的茶褐色款式,另一种则是橄榄深绿色款式。
至于士兵作战服并没有配备白色衬衫,但也是开领式设计,只不过没有军官的开领幅度大。
在颜色上依旧以卡其色为主,但颜色比之前的传统作战服要浅一些。
剩下各级作的战帽并没有变化,仍旧是采用九八式略帽。
军官的颜色深,士兵的颜色浅,并带有用于遮阳、防暑的“屁帘”。
这套防暑服和传统的三年式军服,日本陆军从1943年一直使用到1945年战败,服役的时间并不长,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那以上就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到抗战结束,日本陆军用过的军服款式,如果本文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希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