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自信的中国在意识形态、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挑战西方(图)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3日刊登文章《自信的中国挑战西方》,认为中国越来越自信,对西方的挑战也越来越公开。
文章表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习近平时代进入第二任期,中国向西方发起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公开。中国政府越来越自信——中国正在崛起,而西方正在衰落。中国向西方发起的挑战发生在三个战线上:意识形态、经济和地缘政治。
在思想领域,中共领导层在批判西方自由主义时越来越强势。中国领导层认为,一党执政十分适合中国——并且应该在未来长期延续这项制度。
“中国模式”可以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作为美国推广的民主制度的替代选择——关于这种想法的讨论越来越多。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破坏了西方经济思想在中国的可信度一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和欧盟支离破碎都影响了西方政治实践的信誉。
很多中国学者仍然把西方视为政治自由的典范。但正如一名自由主义学者上周说的那样:“在中国国内,这对于我们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西方看起来太弱了。”
功夫熊猫剧照
中国愈发自信地认为,可以把自己的政治逻辑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9%——这对于已经是全球最大或第二大(取决于不同的测量单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来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比增长数据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新经济和尖端技术上的成功。中国人指出,中国在移动支付技术上遥遥领先于美国和欧洲,他们有理由骄傲。中国在迈向“无现金社会”方面的进展速度超过西方多数发达经济体。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使用手机为小商品付款,比如在街头小摊上购买食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最常见的移动支付系统——已经成为了中国创新的标志;中国政府和私营部门都有信心未来十年在机器人、无人机、绿色科技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领域实现更多突破。
中国经济越来越先进,将挑战西方原有的设想(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即美国和欧洲企业将继续主导高科技经济,让中国专注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成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必然将越来越多地作为西方有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出现。
中国的全球投资也具有战略意义,将挑战西方对国际政治体系的主导。连续几届美国政府都部署美国海军,以求把中国的海洋权益限制在中国东部海域——但中国却日益把注意力放在西面的陆地上。中国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中国在欧亚大陆上开发新市场的尝试——建设跨越中亚和南亚、通往欧洲和非洲的基础设施。如今中国有20座城市通过直达铁路线与欧洲相连,自2013年以来这一渠道运载的货物总量增长了4倍,成都至布拉格和武汉至里昂等铁路线渐渐成熟。
中国对欧亚大陆日益浓厚的兴趣产生了重要的战略影响。印度政府担心,中国正在用基础设施项目(比如中国在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建设的港口)包围印度。中国的铁路网和海上线路也将帮助中国从中东获得能源供应。
“一带一路”计划的最终目标是把欧亚大陆转变成一个经济和战略区域,对抗并最终超越欧洲-大西洋区域。对这种雄心不屑一顾的外界观察人士最好想一想,中国已经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了。
虽然中国国家主席上周发表演讲时排场盛大,但他的公开言论仍然相对谦逊谨慎。不过,尽管美国总统在夸夸其谈上仍然无人能及,但与中国领导人为中国规划的宏图伟志相比,美方的根本愿景如今看起来渺小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