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如此好,为何澳洲华人却不愿回国投资?答案在这里…
很多人会问一些老移民:
“既然已经在澳洲打拼多年,
又累计了一定的财富了,
为何不趁着目前国内经济大热的态势,
回来大展拳脚一翻?”
而多数老移民都会感慨这一句:
回不去了啊
......
老移民对“不回去”的解释是,在澳洲已经“习惯”了,怕回国不适应。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总结一些老移民对于“回去”的顾虑,就可以知道真正阻止他们回归步伐的不是习惯,而是
“恐惧”
一些老移民总是说:“回国玩不过国人,也不如现在的国人会挣钱!”
然而真如这些老移民所说,自己不如国人会挣钱吗?那也未必。
在澳洲,把自家店面开成连锁餐饮、连锁超市的华人移民比比皆是。 中国人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都很擅长于挣钱,如果光论“赚钱技术”来说,这些老移民并不会输给任何人。
真正让这些老移民觉得“不如现在的国人会挣钱”,他们觉得现在的国人太“精”了,让他们觉得“玩不过”。
举个例子,在海外华人圈内,经常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故事:
这名温州老板到底是为何会“折戟沉沙”?
当然也有不同版本的理由。但如果说是因为海外华人“不了解”国内的局势导致投资失误,那就太牵强了。
毕竟那么多的海外华人,当初甚至可以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在国外闯出一番新天地,怎么回到自己的祖国反而会因为“不了解”而吃亏呢?
再举一个例子:
假红酒,假蔓越莓保健品,甚至标着一个“澳”字就敢于冒充澳洲奶粉的国产假奶粉…这样的“李鬼”在国内市场上比比皆是,而消费者们买到假货以后吃亏,怒火却又“烧”到了售卖正品的代理商身上。
于是结局就是这些海外华人拿着钱、拿着商品、拿着代理权,却无法搭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顺风车”,最终落得一个惨淡收场。
经过这两个例子,也可以解读出海外华人们觉得如今的国人“精”的真相:其实说到底,国人的“精”和海外华商们自以为的“笨”,其实是道德标准的不同。
有一句移民圈的老话是这样说的:“在国外待得越久,回国就越吃亏”。这句话指的其实是:在国外待得越久,与国内社会上通行的道德标准就越不同,回国就很容易“吃亏”。
许多海外华商都秉持着“诚信为本”的祖训,他们习惯用真货积累出来的诚信,用好货积攒的信誉来发展自己的生意;
然而在国内却完全不同。在去年查获假红酒的案子中,造假分子就直言不讳:我跟顾客说,酒的价钱比外面便宜,就是口味不太好。他们都说没问题。
正因为国内假货猖獗,那些已经习惯了诚信经营的华商们,回国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在。
他们也知道,如果“放聪明点”,也学着那些国人一样鱼目混珠地卖或是真假混着卖,自己也能挣更多钱。但是,良心过不去。
而消费者却不知情,最终买到假货的他们开始抹黑整个行业,最终挣钱的路子也就被堵死了。
问题是,这种“聪明”真的有用吗?其实实际上,这种聪明只是一个“杀鸡取卵”的做法。可能假货会让生意红火,可是时间一久便会害了整个行业,甚至危机社会。
而更让一些回国发展之后深感失望的华商们最感觉到痛心的,是部分商人的自私性。
诚然,目前的中国社会假货泛滥,但许多人对此的态度就是只顾自己。
这种“自扫门前雪”的社会风气,甚至从公共设施都可以看见一二:
许多澳洲华人都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许多公共厕所都是没有自备卷筒纸的,因为新的卷筒纸才放上去一个小时不到,就已经被抽光了。
事实上,从公厕这个地方,还能看见许多中澳之间的不同:
澳洲的公共厕所经常让人觉得跟自家厕所一样干净。人们使用完公厕之后也会自觉清理,尽量不给下一个使用者带来麻烦。
然而在中国的公厕里,人们却可以经常看见上一个使用者没冲过水的现象。所以,最干净的厕所一般都是自己家的。
这是一种负面的社会风气。许多人觉得:如果与自己的利益无关,那么所谓危害社会的利益也是不存在的。 显然,这样的想法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从这里就能看到两个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在中国社会上的观点是:“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许多在国外生活了多年的中国人已经接受了国外的观点,因此回国就会在观念上出现各种“水土不服”:不仅做生意遭受更多阻力,生活上也有诸多不便,甚至有的时候会有种“不变自私就活不下去”的错觉。 但纵观那些在国际上立足百年的企业,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的。 只能说,在目前的社会生态下,那些“精”的人其实也只是在看一步走一步,而有时候“笨”一点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