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改革困境再现 智囊揭幕中央部委没有动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7年前的1991年,“特区租界论”、“鸟笼经济论”、“姓资姓社论”等争论再次出现在中共论坛,中国的改革开放再一次进入迷茫期,中国GDP增长率也从1988年的11.3%降至4.8%,1990年再降至3.8%。 所以才有了邓小平的“九二南巡”。
如今,中国经济再次面临增速压力,虽然改革舆论仍然高涨,但是实际效果却并未尽如人意。中国改革再次进入是否再次进入迷茫期?北京时间4月28日的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2018年年会上,谈到自贸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时,中共官方智囊机构之一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语出惊人:“第一是中央部委没有动力,第二是改革的热情总体上已经消退”。
张军认为,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中国的很多改革方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想每个(政府)办公室的每个科员都有能力来阻碍一项改革”,“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做出改变的确是非常难的事情”。
民间改革热情不够 近几年,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强人政治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2018年两会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国的改革顶层设计强势出台,但是效果如何?客观而言,这么复杂的政治问题难一言以盖之,且要承认,改革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
但是除了中共十八大之后的前两年,中共前所未有地猛烈反腐让民间空前亢奋,让民众认识到那一届中国政府将会对改革“来真格的”,但是之后,经济增速下滑以及后期民众的获得感降低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别的不多说,单单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房价高企就并未解决,就医难和入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他诸如环保问题,交通问题,区域不平衡问题,都是悬而未决。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一边是中共高层们确实“夙夜在公”为改革奔走,另一边是民间尤其是普通民众们观望犹疑。需要承认,目前中国改革的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利益分配不合理都是1980年代各个遗留的问题,但是也要承认,那个时候的民间改革热情高涨。
回顾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虽然也是“自上而下”,但邓提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两大原则,让民间大胆去试,错了改过来就可以了。这让民间迸发了极大的改革热情,发挥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说当时中共上下改革的力量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因为上下想的东西差不多。但是现在中共一边艰难推行“继续改革”,一面加强舆论管控。这种管控,既压制了“改革杂音”,也伤害了民间的参与热情。
利益集团掣肘改革 同时,从1978年至今,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形成诸多“既得利益集团”,其中政府应该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话说就是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和陈波2013年9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双双坦言,金融监管机构和该体系内的利益集团已经成为自贸区内金融改革的最大绊脚石。当时中国国务院李克强主为了推行海自贸区而拍桌一怒的事情已流传甚广,而金融改革中“内鬼就在办公室”的话语也几乎人尽皆知,2015年的A股股灾甚至被称为“经济政变”,这些事件无不反应了中共高层对利益集团直面博弈时候的“刀光剑影”。
2017年12月17日,中国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第十九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在强调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一再提到新发展方式对旧发展方式要替代,但路径依赖的影响不可小视。”厉以宁还警告,“改革是不能拖的,如果是长期在这里较量,是旧生产模式好还是新的生产模式好,因为经济在前进,企业有同行,国外有同行,国内也有同行,你不改就被淘汰了,不改就竞争不过别人了。所以这个念头一定要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中的这两句古诗,因为被毛泽东和习近平等中共高层多次引用而在大陆几乎人尽皆知,但是其前面还有两句“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也正是中国改革中动辄会出现的迷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