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每周政论:回顾我的从政生涯(二)
”我们要多方面作出努力和改变,才可建立更健康、全面和互助互勉的华人社群。你也许认同,或许反对,但我始终认为,不论在任何的政治思潮底下,团结及社区和谐才是我们社群历久不衰的基石。“
新洲上议会副议长王国忠
本文是我移民来澳洲第 39 年、从政的第 18 年的回顾续篇。
上文提到我从市政府至州政府及议会的十多年间,逐渐改变我对政治和社区事务的看法。
市议会至州议会的使命感
市议会是很实在的工作,亲力亲为,从每一个政策到规条,一步步地建设好一个市。
我不敢自诩功劳,但十多年来宝活市从一个沉寂的市镇演变成多元文化的典范和充满活力的商住区,完成了我一直所期望的,也成为了我的骄傲。
及后转至州政府和州议会工作,令我更了解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做甚麽实事才可帮助社区。
常有很多人好奇地问,议会有甚麽具体工作?
州议员有两大责任,分别是立法及服务社区。议会最多就是讨论立法,除了所属工党的大方向和主要政策,我最关注少数民族和弱势社群的权益,并长年关注两者所受的待遇是否公平,包括智障社群在法律上所获的保障,以至近年无家可归者从法律、政策和拨款上是否获得足够的重视。
保守源于社区
对于我个人在议会的往绩,早已在先前的文章中提及过,本文集中回顾本人在议会的经历如何影响我对华人参政的看法。
在联邦议会实施同性婚姻合法化前,新州议会也曾就承认同性婚姻问题投过票,而我投的是反对票,目的是反映社区对传统婚姻持有的观点;后来在安乐死法案上,我也投下了反对票,两次关键投票使我被视为工党内立场较保守的议员。
而我相信这种保守,并不单单代表我自己,而是源于我的文化背景以及长年深入社区所获的认知。
新州同性婚姻立法,确实因我的一票而被推翻;至于安乐死法案,则以三票之差未能通过,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因此,我一直不厌其烦地指出,华人参政的重点不在于肤色,而在于其文化背景及价值观,能否反映社区大部分人的声音。若参政的华人,缺乏华裔文化背景及认知,将难以在诸多事情上反映社群的价值观。
回顾政治变迁
这许多年来,我对政治的看法转变很大。
当初踏足政治,是为了抗击韩珍 (Pauline Hanson) 单一民族党 (One Nation) 掘起而加入团结党。后来在政坛历炼了一段日子,开始明白华裔社群在政治上的所需,远比单一议题更广泛。我们必须使主要政党了解和重视我们的需要,并在制订政策时考虑这个需要。
新州工党领袖陆富利 (Luke Foley) 对多元文化和华人社区的支持一直很坚决,特别是针对单一民族党“宁败选不换票”的政策,在当今保守思潮掘起的大前提下,实属难得,也是我加入工党后令我感到骄傲的成果之一。
除了在州长办公室和议会发挥影响力,我也曾在议会中反驳一些议员歧视华人社区的言论,令他们不敢再在议会大放厥词;而这一切,在在需要拥有我们背景文化的代议士去执行。
颠波政治路
从政之路向来都是功过难分,尤其近年政治气氛两极化。我在立志从政时已做足心理准备,不管遭受怎样的打击,也要坚守我的理念和原则。
回顾我从政的道路绝不顺利,从市议会到州议会、从团结党到工党,尝尽了各种的失败和成功。我经历了无数的冷嘲热讽和恶意中伤,也看到了很多善意的批评。有一点值得鼓舞的是,从市议会多次连任,到通过党内竞争踏入州议会,均见证选民和党内认同我所作出过的贡献,他们一路陪同我坚持到现在。
在民主政体下,我们不宜崇拜政治人物,给予他们过多的特权;但也不代表就要把政见不同人士当成抗争对象,以打倒对方为目的方式作出非理性地的批判。我们应用事实去监督、用理性去游说,才是民主政体生生不息的力量泉源。
不论对人或对事,我多年来坚守“不忘初心、不改本性”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可骄傲地说,所有认识我的朋友及共事过的社区人士均可为我作证。我一直坚持,只要公众有求于我,不论是否属于我的职责范围内,我都一定尽力协助,多年来风雨不改,虽然未必能事事助他们达成目标。
我永远都以“澳洲华人王国忠”的身份及心态去待人接物,过去如此,现在也是。是非功过,且留后人评说。回顾过去,我可自豪地说「以民为本」的原则从未改变。
改变良秀不齐的现象
华人参政这些年很火热,目前很多华人在对制度和政策不熟悉的情况下参选,缺乏理念和纲领,只靠一张华人的脸孔去吸票,反而会打击社区对华人参政的信心。
在外围上,大家可增加议政论政,深入了解政治上的趋势,与不同政党对话、讨论和游说;至于内部,我们需要鼓励华人参与主要政党支部的工作,了解澳洲的政治文化和选举运作,深入与党员和派系协调和沟通,并继续培养第一代移民参政。
华人要在市、州及联邦层面积极参政,大前提是从上述的基本面出发,培养并发挥真正的社区影响力。
当华人社群面对大事或衝击时,我们要团结,不应因党派或理念不同而斗争。
社区组织为华人参政之根本
最后不得不提华人社团组织,亦即社团。
华人是澳洲历史上重要的族群之一,从殖民时期开始就一直影响澳洲的政局,白澳政策的形式,本质上就是为了遏止华人淘金者的涌入;近至澳洲的反华思潮,都影响著澳洲人生活的每个步伐。
在澳洲,正式注册的华人组织有逾百年的历史。
社团是承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最初为协助华裔乡亲和连繫侨民的祖家而形成,许多社团承载了华人优良的传统和美德。
至八十年代,香港和各地移民增加,一些组织则集合专业人士、加强与政府的联繫。当然,也有很多社团因私利而创立,因往往为私不为公,无法争取社区认同。
目前许多社区组织均面对一个难题,就是无法争取年轻人加入,因年长一辈无法追上新思潮,年轻一辈又难以在社区组织中找到归属感,造成严重的青黄不接。
我们在鼓励华人参政的同时,可鼓励年轻人从参与社区组织开始,社团内年长人士的目光需放长远些,给予年轻人机会去改变组织的传统和形态。
我们要多方面作出努力和改变,才可建立更健康、全面和互助互勉的华人社群。你也许认同,或许反对,但我始终认为,不论在任何的政治思潮底下,团结及社区和谐才是我们社群历久不衰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