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才播一集 网友就馋哭了!(组图)
曾经,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俘虏了万千中国吃货的心。
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1、2季总导演陈晓卿又带着新纪录片来了。
这一次,他走出了中国,拍出了一部“舌尖上的世界”——《风味人间》。
《风味人间》的拍摄足迹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第一集《山海之间》中,就出现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20多种特色美食。
《风味人间》是陈晓卿离开央视后的第一部作品,他在微博上说:“节目不算难看。”
陈导谦虚了,何止是“不算难看”,简直太精彩了!
节目仅开播1小时,播放量就突破1亿,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4,比《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还要受欢迎。
在拍摄方式上,《风味人间》运用了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拍摄方式,将视角缩小到“分子级”,观察食物细微的变化和纹理。
有网友说,这简直是用拍《地球脉动》的方式在拍食物。
在拍摄内容上,《风味人间》回归食物本身,并对食物追本溯源,从自然物产、地理环境、社会习俗、文化方式等角度进行诠释。
导演高群书说:拍人间,可以有很多方式,以食物表现人间,自《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到这次的《风味人间》,陈晓卿已臻上上乘。
不少网友看完之后的第一反应则是:好饿!
那么这部《风味人间》都介绍了哪些食物呢?
旗鱼
立翅旗鱼是台湾人的一道美食,冬季旗鱼最为肥美,油脂绵密,适合生食。
台湾当地人更喜欢小炒,旗鱼皮富含胶原蛋白,大火旺炒,带有浓郁家常风味的三杯旗鱼皮就端上了桌。
美味的旗鱼是台湾人冬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其捕捞方式也非常特别。
镜头里的男孩正在做的就是在6、7级的大风浪里,用长镖镖旗鱼。这是中国台湾东部海域渔民的风俗,大风卷起狂狼、洋流交汇,鱼群被卷上海面,追逐觅食的旗鱼现身了,男孩手持一根长镖枪,立在船头,大喝一声,对着前方出没的旗鱼刺了出去,没有刺中,他立刻收回镖,等待下一次出镖。
然而,一天下来,空手而归。直到最后一次出海,一条旗鱼逆流而上,男孩看准目标掷出镖,终于中了!
鱼钩刺穿旗鱼的背脊,男孩一鼓作气,用力把鱼拖上船,旗鱼蓝绿色的背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火腿
从徽州火腿到西班牙火腿,中西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对美食的诠释。
西方人注重仪式感,所以火腿切片、享用都是互动表演。当地著名的火腿切片大师掌刀,切上薄薄的一片肉,送到客人嘴边,客人轻轻靠近,舌头轻卷,将火腿吞入口中。
而在中国人看来,火腿主要是在过年吃。上一年腌制的火腿,完整经历四季,隆重地进入年夜饭的餐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饭桌前,火腿代表的也是团聚。
大闸蟹
说到大闸蟹,光是解说词就能让人流口水:只取蟹膏蟹黄的秃黄油,蟹壳也有妙用。吴茱萸籽实,生姜去腥提鲜,蟹油浸润膏黄,只添加盐与少量鱼露辅佐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
在荷兰,大闸蟹属于入侵物种,如今,大闸蟹的身价暴涨了20倍,补蟹也成为荷兰人西蒙一家的主业。然而,西蒙一家人从来不吃大闸蟹,因为他们觉得太难处理了,似乎无从下手。
中国的厨师们处理起螃蟹来,却是得心应手。他们对于蟹的构造了然于胸,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部位。
大闸蟹滋味馥郁,能成为中国人最爱的美食之一,来自于中国人高超的养蟹功夫。在关键的后期育肥阶段,鲜活螺蛳、蚌肉是螃蟹的主要食物,也让大闸蟹膏肥黄满。
土豆
在法国,牛奶融化土豆泥,搅拌均匀后,加入当地的特产奶酪,加热后,奶酪的韧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做成的土豆泥延展性非常好,当地人最喜欢的土豆泥就是这样做成的。
而河南的人们喜欢将蒸熟的土豆泥捣烂,做成洋芋搅团,配上葱蒜,再来一勺辣椒汁水,酸辣辛香,是当地的招牌美食。
马肉
新疆的乌伦古河南岸,哈萨克牧民靠马肉度过严寒的冬天。在低于零下20度的夜里,马肉最大程度的保鲜。
第二天,马肉在当地人们的烟火气中“苏醒”,均匀脱水,表层转变成焦黄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马肉的馨香。
不止这些,片中还出现了一些家常小菜。但即便是家常小菜,也能让人情不自禁的咽一口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