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谈判再和孟晚舟事件“撞车” 中美之间谁没诚意(组图)
中美90天休战期的第二次贸易谈判将在1月30日至31日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届时将访问美国。而加拿大方面声称,美国已经确定在30日之前提出对华为高管孟晚舟的引渡申请。
在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可能因为中美谈判介入孟晚舟事件的情况下,中美究竟如何才能达成共识,暂停这场对全球经济有损的贸易战?
当地时间1月22日,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表示,与中国能否达成协议取决于执行和结构性问题。
《纽约时报》于1月22日以《中美关键性谈判前景悲观》为题刊文,表示特朗普政府越来越悲观地认为,北京方面将不会把深层结构性经济改革纳入美国想要的全面贸易协定。
总之,西方对中美贸易战的担忧,反反复复都是一个原因,中国不愿意作出“结构性”改变,没有真正“执行”口头的承诺,换言之,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从降低贸易逆差到敦促“结构性”改革
如果回到中美贸易战的最初,当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高喊着要降低中美贸易逆差,表示这“不公平”的时候,这和美国现在咬住的“结构性”要求其实并没多大关系。
直到美国以“301调查”的报告为由公布了加征对华商品关税清单,有关于中国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以及政府扶持创新领域等等指责才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了贸易谈判之中一部分。据双方披露,今年1月7日到9日在北京举行的副部级谈判,这些“结构性”问题是磋商的重要一环。美国还提出要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执行”机制。
美国曾经在去年5月向刘鹤提出一份140多项具体要求的清单,要求中国必须在2年内减少对美国的2000亿贸易逆差。这份清单不仅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到向美国长期采购能源、农产品,还包括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停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等。用这么长的一份清单施压中国,美国似乎认为一场贸易战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这从根本上就是荒唐的。
根据1月的最新数据,中美贸易逆差在2018年再创3,233亿美元的新高。半年多的贸易战,并没有解决特朗普执着的逆差问题。要在一夜之间用一纸协议解决中美结构性矛盾,更不可能。
美国自己种下的结构性矛盾之因
贸易战的原因从来不是特朗普强调的贸易逆差。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贸易战以及美国对中国其他领域打压背后真正的症结。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仍在快速发展,向供应链的上游和事关未来国运的高科技领域发力时,全球影响力相对衰弱的美国感到了极度的不适应。
中美的确需要探索新的关系模式,找到各自在国际社会的新位置。但是美国发起贸易战,说明这个超级大国仍然秉持着零和博弈的思维,在把遏制中国作为一大要务的同时,几乎绝口不提这种结构性矛盾形成背后,美国自身的原因。
美国股市去年10月开始进入下跌周期,这轮波动中美国经济内在矛盾将会更加凸显。美国经济自70年代起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结构性失衡,最终酿成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大规模放水虽然帮助美国走出金融危机,却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失衡,急即使是在美股的牛市,而投资、收入、消费、出口等真正能够反映经济复苏的指标表现并未突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仍在扩大。
美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空心化,才是贸易逆差如此之大,蓝领工人失业情况严重,一部分产业丧失竞争力的原因,而美国似乎把这口“黑锅”完全扣在了中国头上,贸易战更是输出这种矛盾的出口。
多变的美国反指中国没有诚意?
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几乎在每一次谈判都清楚地表示,愿意在一些领域更多购买美国的商品,减少贸易顺差。特别是在去年12月的中美首脑阿根廷会晤之后,中国也的确采取了行动。
中国对美国降低汽车关税的政策已经正式实施;1月在北京的副部级谈判中,中国提出未来六年大规模采购美国商品的计划;中国重新开始采购在贸易战中备受打击的美国大豆,并几个月来首次开始采购美国的原油;2019年中国计划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同时《外商投资法》加速出台,无论是贸易还是其他领域,中国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
另一边的美国呢?上文已经提到,美国对中国的诉求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变化多端,特朗普还曾撕毁去年5月中美之间已经达成的休战协议。这似乎并不能体现美方对双方共识进行“执行”的决心。
如今,刘鹤率团访美展开贸易谈判,和美国对孟晚舟提出引渡申请的时间几乎重叠,这和去年12月中美元首会晤当天,孟晚舟被捕事件的发生如出一辙。难道这真的只是巧合?
美国习惯于用施压的方式令谈判的对象让步,这仍旧是那种世界霸主面对谈判的处理方式。蓬佩奥在22日的达沃斯论坛视频讲话中说道,中美关系进程将“取决于美国所坚持的原则”,并且希望“中国采取与之相一致的政策”。与我一致才能合作,与我不同则没得可谈,这就是美国谈判的诚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