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将京东拖入危局:内部大裁员人心惶惶,外边女学生再告性侵(图)
刘强东这边的葫芦还没按下去,那边的瓢又冒起来了。
在刘强东因为自己打脸“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被舆论围攻之际,他在美国的“性侵案”又出人意料地重回大众视野。
美国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女学生Liu Jingyao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将刘强东和京东列为被告,称自己去年8月被京东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强奸,要求超过5万美元的赔偿金。
随后,这起案件的起诉书被媒体人王志安曝光,大量案件细节被公开。
在起诉书中,原告方声称,Liu Jingyao是被迫使饮酒、在席间敬酒,并在无法自由离开、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被迫进入京东租用的车辆,被带到公寓并被性侵。
这与去年12月,美国检方决定不予起诉刘强东后,刘强东代理律师发布的公开声明中提到的“女方敬酒、喝酒和之后的‘主动’的亲热行为”正好相反。
在这次起诉中,京东也成为被告方之一。原告方提出,刘强东对京东具有完整的控制权,其意图、声明和行动可归责于京东。起诉书中还多次提到,Liu Jingyao参与的晚宴,是刘强东代表京东组织、使用公司信用卡支付,目的在于促进京东商业利益的活动。并且,原告在过程中接触了多名京东雇员,他们购买的酒、乘坐的车辆费用也均是由京东支付的。
王志安对此评论称,刘强东在涉事过程中,不但从京东获取了财务支持,事情也是在他基于职务行为的期间发生,这意味着“京东这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其CEO的个人行为和职务行为之间,缺乏清晰的边界”。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是,这次,这位女学生主动公开了她的真名。一名知乎网友评论说:“现在名字都亮出来了,如果深扒,更详细的信息都可能被曝光。在个人隐私和公平之前,她选择了后者,这其中所承受的压力想来也是很艰巨的。”
对此,京东集团代理律师Peter Walsh声明称:我们目前对此无法发表评论,但我们将坚决地对这个不实的指控进行辩护。
各大媒体都在纷纷跟进诉讼进展,这恐怕又会将刘强东置于风口浪尖之上。对于京东的18万员工而言,这无异于又是一场雪上加霜。
据全天候科技称,一名京东高管在近期一次内部会议上哭诉:“要问现阶段哪家公司高管的幸福指数最低,我想一定是京东。”不久之后,这位高管便被调离了原岗位。
“不知道按什么标准裁员”
京东裁员之风,起于今年3月。
3月初,有京东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京东发布内部邮件,要求坚决淘汰三类人:不管是身体原因还是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动的;不能干的,也就是绩效差的;性价比低的。
从那时开始,一个月内,京东相继有三位CXO级别高管离职。同时,核心高管进行轮岗计划,时尚生活事业群总裁胡胜利、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离开原岗位。
也是从3月开始,京东取消了物流配送员的底薪,降低公积金缴纳比例,另外将增加快递收件任务,揽件计入绩效。
4月10日,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称,京东正在酝酿新的一轮大规模裁员行动,比例可能最多达到8%,相当于裁掉超过1.2万人。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裁员可能影响到的除了京东总部团队,就是京东数量庞大的配送和仓储员工。
京东对此回应称,这只是京东企业内部正常人员流动。
一位京东员工向《科创财经汇》表示,在京东物流陷入裁员风潮后,接下来到4月底,包括京东云、京东金融等部门,也将卷入这次裁员行动之中。
“有一段时间没有看见过我们的高管了。”一位京东员工告诉《科创财经汇》,已有中层和他私下说过,裁员的“大刀”,即将在这周向普通员工挥来,“也许明天我就走了”。
位于裁员风暴核心的京东物流,据传已经有一部分基层的员工岗位比如采销经理直接被精简,三方品牌直接在京东驻场。
“最近加班加得酸爽。”一位京东物流员工说。
早在2019年初,刘强东就曾称,要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但是,本次京东实际裁员的覆盖面之大,前所未有。从高管团队到各级普通员工,以及京东配送员,都被涉入其中。
自去年底美国明尼苏达“性侵事件”告一段落后,刘强东重新回归京东,将京东在2018年遭遇的“水逆”,归结为人员管理的问题。
于是,他开始对京东进行“割肉”疗伤,试图找回当年创业的初心。过去由他一手打造的职业经理人体系,以及京东物流架构,正在被他一手打破。
4月12日晚间,刘强东在朋友圈发文表示“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试图为京东当前的裁员做出解释。
但这似乎并不能得到京东员工的理解。不止一位京东员工表示,现在他们只能被动地等待上面的动静,却不能领会刘强东这次调整的意图所在。
这次京东从VP开始一路延伸到普通员工的裁员,让京东内部陷入一种“人心惶惶”的状态之中。
“据说一天之内就走了7位VP。”一位京东前员工对《科创财经汇》说,在京东办理人事关系的办事大厅里,每天早上都是在那里等待“抢号”的员工。
“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行动。”另一位京东员工对《科创财经汇》表示,“我们只能等待上面的决策。”他这样形容目前的状况:“莫名地让人觉得,京东仿佛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名员工表示,目前京东对被裁员工是按照N+1进行补偿,但是并不是如京东对外宣称的那样,按照绩效进行“末位淘汰”,“不知道是按照什么标准,大约也得看关系吧。”
在刘强东看来,京东的问题就是“人浮于事、拉帮结派”。2018年底,京东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这也被外界看做是刘强东强势回归、拉开京东改革大幕的信息。
2019年的京东开年大会上,做主题演讲的不是刘强东,而是京东商城CEO徐雷。他讲话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内部的“自我检讨”:京东的组织能力和行为方式已经出现了问题,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被逐步稀释,没有统一逻辑,对外界的反应越来越慢,对客户也越来越傲慢了。
今年4月2日,京东CEO助理发给高管的一封电子邮件,列出了四种可能导致被解雇的行为,包括:恶劣对待供应商、在新项目上浪费资金、过度膨胀的信心以及高昂的出差和吃饭费用。邮件中写道:“无论职位或级别,如果失去价值,他们将会被解雇。”
谁的性价比更低?
一切问题都出在人身上,这是刘强东在之前曾经验证过的事情。
2011年,为了准备未来的IPO,京东开始陆续引入CXO职位,意图逐渐过渡到依靠组织架构力量来实现管理。当时的COO沈皓瑜、CMO蓝烨、CHO隆雨,都是从外部引进的“洋务派”。
在这一体系搭建基本完成后,2013年,刘强东前往美国游学。并且从那时开始,他尝试放权给京东的职业经理人们,甚至连京东的“6·18”大促,也没有出现。
但那并不算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京东开始面对业务上的下滑。到了2016年,京东的股价曾经一度跌破21.75美元的上市首日开盘价。
2016年,刘强东决定回归京东,重掌业务一线,板子首先打在了京东的“洋务派”高管身上。刘强东曾总结过说,京东“组织效率和战斗力出现了问题”。这些外来高管们,作风稳健,经验丰富,但缺少京东创业时的“狼性”。
那段时间,京东的“洋务派”们,职务几乎都发生了变化。沈皓瑜和市场VP熊青云等人调岗,原来的“本土派”们再度入主。徐雷作为回归的“本土派”老将,就是在那时接班熊青云,负责商城营销平台。2017年4月,徐雷开始担任集团CMO,向刘强东直接汇报。京东自己的管培生也开始走向重要岗位。
京东部分不赚钱的业务也在刘强东回归后被清除。2016年,作为京东O2O战略中重要一部分的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京东金融业务独立分拆;京东的海外和智能业务开始回归商城。
这一系列举措之后,京东的财务状况开始改善。2017年3月京东公布的年报显示,京东实现了第一次全年的盈利,净利润达到10亿元。
这进一步证明了刘强东在京东的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当2018年京东又面临危机时,刘强东再次选择强势回归。
这次他总结的问题,和2016年时仍有相似之处:京东内部效率低下,已经完全没有了在京东创业初期的精神。所以,所采取的措施,也有着和以前相通的地方——调整组织架构,整顿人员,重塑价值观。
然而,如今的刘强东,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游学归来、在澳洲举办盛大婚礼的“人生赢家”了。2018年京东危机的最大因素,来自于刘强东本人。
2018年9月的美国明尼苏达性侵事件,让刘强东差点长陷囹圄。尽管在去年12月,美国当地检方最终拒绝了对刘强东提起刑事指控,但是,在该事件被媒体曝出之后的两天之内,京东市值就蒸发了72亿美元。
根据当年京东三季度财报,京东净营收为10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5.1%;净利润为30亿元,同比增长200%。但同时,其营业总收入连续9个季度以来首次同比增速低于30%,尤其是截至9月末的过去12个月,京东的活跃用户数自上市以来出现环比下滑,减少了800万。
当时有分析认为,这与明尼苏达事件的影响不无关系。多年以来,刘强东的形象和京东紧密相关。而这次事件,同时将京东的品牌形象和刘强东的个人声誉拉到了谷底。
有知乎网友评论称:“京东里还有比刘强东更因为家庭和身体原因耽误工作的?”这条评论有1万5千多人点赞。
还有网友评论说:“全京东其他人加起来,恐怕也没他一个人造成的损失大。要说谁是京东性价比最低的员工,一目了然。但始作俑者自己没跟兄弟道歉,倒是率先把大锅甩给了兄弟们。”
刘强东在那段时间选择了深藏不出。此后,也一直没有在公开活动中露面。
去年12月,明尼苏达事件告一段落之后,京东商城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三大事业群重新拆分为前中后台。随后,包括零售、物流和新成立的数科三大子集团,都进行转型,推进“小集团、大业务”,将运营职能下放,总部职能改为战略。京东商城的所有业务线的负责人,均向徐雷汇报。
当时外界纷纷猜测,京东是否真正进入了“后刘强东”时代,刘强东是否真正地对京东“放手”?
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京东的职业经理人们,再度失去了刘强东对他们的信任。
刘强东强调“人治”。他曾说过,京东的物流体系或许会让京东需要管理上百万的员工,所以管人是京东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管不好,“宁愿把它卖掉”。
“关键人”刘强东
一位京东前员工向《科创财经汇》表示,在京东的管理制度中,有一个贯穿的隐形思维,那就是“你的上级总是正确的”。而在整个京东,推上去就是:刘强东总是正确的。
通过占比极高的投票权,刘强东维持着对京东的严格控制。他持有15.5%股权,却拥有79.5%的投票权。有传言称,近期有董事提议限制刘强东的权力,但被刘强东一票否决了。
这种管理者的权威性,从上到下一直贯穿到京东基层的组织管理之中。由管理者带着下属去做事,而不是从下往上的推动。
一位京东员工抱怨说,他们已经和高管们“割裂”,而“中层们忙着对上表演”。
这也影响了京东业务创新。很少有人提到的是,盒马鲜生的创始人侯毅,之前曾是京东O2O事业部负责人。据说侯毅在离职前,曾经在京东内部提过盒马鲜生的雏形,但是被否掉了。36氪报道称,京东内部曾经给侯毅的评价是,脑洞很大,声音很大,但执行力不强。
但是,由阿里巴巴扶持起来的盒马鲜生,如今的估值已经达到200亿美元左右。
刘强东在商业上的直觉,为京东构建了“电商+物流”的竞争基石。但是,这种以“重资产”起步的模式,在开拓创新上却有力不从心之感。京东在核心的物流和供应链上,仍然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但是在这个变化急剧的“新零售”时代,在面对阿里和拼多多在“流量”上的优势时,京东就迷茫了。
去年12月底,京东成立了拼购业务部,和拼多多正面竞争。在京东发布2018年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徐雷也肯定地表示,“拼购对京东开拓低端市场和女性市场帮助非常大。此外,由于拼购面对用户的需求特点,它对原有京东平台尾部商家的活跃有很大帮助。”
但实际上,京东拼购业务的历史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砍价、裂变红包等社交类的玩法,在京东也早已有之。但是,这在京东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据36氪报道,对于拼多多,刘强东曾在内部传递的态度是,拼多多不过是流量端的奇技淫巧,零售的核心仍然是供应链和物流。
今年1月25日,拼多多市值一度达到320亿美元,超过了京东。要知道,拼多多成立时间不过三年多。
整个2018年,由于阿里在新零售和物流市场迅速进攻,京东增速下滑至30%,阿里电商业务却实现了60%的增速。
从2018年开始,云、AI和to B业务,开始逐渐成为互联网公司们转型的重点。一直站在京东背后的腾讯,也开始调整组织架构,表示要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
刘强东希望京东转型为技术公司。他在2017年京东年会上强调:“未来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振聋发聩。
但是,在智能化的创新方面,京东的成绩也并不算出色。
从2014年,京东就推出微联App,让用户可以控制接入的智能设备。京东还和科大讯飞合资成立灵隆科技,推出了叮咚智能音箱。而之后,京东的物联网业务一直处在不温火的状态。
去年12月,京东IoT业务重新整合升级成为“小京鱼”品牌;据传灵隆科技CEO魏强也已经在去年12月离职。京东智能在面对《科创财经汇》的询问时,也并未回应这一问题。
云计算是京东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京东也一度看似下了很大的决心发力京东云。从2016年起,京东云正式商用。2017年5月,刘强东邀请曾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的申元庆负责京东云。今年2月,京东拿下北京翠宫饭店100%股权,表示要将其改建成以科技研发、商务办公为主。随后,京东注册了两家云计算公司。
这也一度被外界解读成,京东要在技术和to B端继续发力。
然而,至今为止,京东云并没有跻身业内前列,反而迎来的是易主的传言:今年1月,曾几度有流言称京东云即将和金山云合并,并且京东云HR已经被金山接管。京东云随后辟谣称消息不实。
京东云内部也有员工透露,京东云也即将开始裁员。对于翠宫饭店的建设,有员工表示,“那只是资本运作而已。我们这些人,还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
资本市场对京东的态度也在逐步改变。京东的市值已经从2018年1月26日730亿美元的最高记录,跌到了现在的430亿美元左右;高瓴资本去年也在几个月内时间减持了6亿美元京东股票,转而投向阿里的怀抱。
在今年的新春公开信中,刘强东曾坦言,2018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4月12日,刘强东发微信朋友圈表示,京东正面临更多人在“混日子”的危机:“京东最近四、五年没有实施末位淘汰制了!人员急剧膨胀,发号施令的人愈来愈多,干活的人愈来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这样下去,京东注定没有希望!公司只会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
在经历了2018年京东股价严重受挫之后,刘强东再度开始“管人”。但是本轮的调整,让京东上下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有网友称,刘强东可能忽略了,京东目前最大的问题竟是:他未能管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