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娶了中国最有名女人的香港财神爷,说出了香港年轻人最致命的伤!(组图/视频)
他是品学兼优的高考状元,
他曾拥有2500万的天价年薪,
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青年才俊,
一位从小就注定,
成为华人翘楚的打工皇帝,
一位备受尊敬的理财高手,
一位闻名香港的财神爷,
而且他还娶了中国最有名的女人!
而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他竟然毫不顾忌自己身份,
大胆说出了香港年轻人的致命伤……
他,就是梁锦松
1952年,梁锦松生于广东顺德,
让人意外的是,他不是富家子弟,
这是个穷困潦倒的家庭,
兄弟姐妹9个,
父亲只能靠当服务员维持生计。
而他虽然聪明,却很贪玩,
不肯认真念书,
初中升学考试时,他只考了13分,
以至于险些被驱逐出校。
好在他的语文老师和校长慧眼识珠,
再次给了他一次机会。
从这以后,他开始发愤图强,
经常在学校饭堂通宵苦读,
一年后竟以高考文科状元身份,
考上香港最高学府:香港大学。
还被选中参加董浩云创办的“海上学府”,
乘坐邮轮遨游四海长达整个学期,
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香港大学
1974年起他在花旗银行任职长达23年,
在此期间,他对中国内地,
金融专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他负责花旗银行对中国内地的事务,
当其他外资银行,
不愿意与中资银行合作时,
他却为许多中资银行提供信贷额度。
在他的安排下,花旗银行,
又为内地筹办了不少财经培训课程,
给急需增加对国际市场的,
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等财经部门官员,
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今天内地很多独当一面的财经官员,
都曾经在花旗听过他本人的授课。
1996年,他进入美国大通银行工作,
2000年,该银行与J.P.Morgan合并,
改称摩根大通,
他担任该公司的亚太区主席。
2001年,
领着2500万天价年薪的他,
做了一个轰动海内外的决定。
他竟然弃商从政,出任香港财政司司长,
而这份工作的年薪仅仅只有200多万元。
人们都说他是不是傻了,可他却觉得:
一个人用钱是有限的。
我相信一句话,赚的钱不是你的,
用的钱才是你的,
一个人用钱不需要好多。
他一上任就给香港政界,
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其笑容可掬的亲民形象,
令市民和传媒耳目一新。
他还公开表示将香港低收入人群,
列入财政部门的头等大事,
并且要大力改善低下层人士的适应能力,
这在当时引起了香港,
大多数市民的敬仰与欢迎。
在他担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期间,
香港正处于金融风暴后最低落时期,
他迅速进行一系列措施,力挽狂澜。
因为他受命于危难之际,
对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卓越贡献。
他还被《财富》杂志评为:
2001年度全球财经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无论商界还是政界,
他都是人生赢家,
而在感情上,他更是人生赢家。
他的妻子可不简单,
她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跳水冠军,
中国奥运跳水史上第一个板台双冠王,
他的妻子正是跳水皇后伏明霞。
2001年,他应邀出席香港,
一年一度的杰出领袖颁奖典礼,
在典礼上和伏明霞偶然相遇,
只一眼,便是一生,
两人一见钟情,互生情愫。
此时的伏明霞已从国家跳水队退役,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深造。
他就经常在百忙中飞赴北京,
与伏明霞悄悄见面,感情迅速升温。
可这段感情,
是伏明霞父母无法接受的。
当时他已经49岁了,
仅仅比伏明霞爸爸小两岁,
而伏明霞才23岁,
一位父亲怎么能容许自己年轻的女儿,
嫁给一个比自己才小两岁的人呢?
伏明霞父母得知他们的恋情后,
立即要求她跟他断绝往来,
还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梁锦松先生,
我知道你是个通情达理的成功人士,
如果你真的替伏明霞着想,
替我们着想,
就请你不要再与我女儿来往了……
这封来信在他心里掀起巨大波澜,
他思考了一次又一次,
他不忍伤害一对父母的心,
可他也不想因此欺骗自己的心。
一个星期后,他委婉地回了一封信:
尊敬的付先生、林女士,
我与伏明霞真心相爱,
年龄差距不应成为爱的障碍。
我想如果你们了解了我,一定会接受我……
在一片倒的反对声中,
这对忘年恋人还是坚定地,
牵起了彼此的手,步入婚姻殿堂,
那一年,
她24岁,他50岁。
这场婚礼轰动一时,
可婚后,他俩的生活,
却低调得不能再低调,
每次媒体拍到他,都是在陪妻子买菜,
日子过得简单而温馨。
当别的阔太勇猛斗小三时,
她却像个公主被他保护着,
在公众面前,他总是毫不避讳地说:
太太是家中最重要的人,
所有事情必须得到她的支持,方可成事。
他们凝视对方的眼神里,
饱满而深情的爱,
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她说:“他让我很放心。”
他说:“他让我很轻松。”
这便是他们之间,
最美的情话了。
虽然妻子的父母不喜欢他,
但他还是对妻子的父母百分百尊敬。
他把他们接到香港居住,
还向长辈们做介绍:
他们都是世上最善良朴实的好父母,
我很尊重他们,
感谢他们送给我一个好妻子,
我会像阿霞一样尊重孝敬他们。
考虑到岳父岳母不会说粤语和英语,
在香港也没有朋友,
他就经常把朋友带回家吃饭,
每次都让朋友与岳父母聊天。
2003年,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女儿,
而整个手术期间,
极其忙碌的他延后所有工作,
守在产房里,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
他耐心细致地为妻子冲红糖水,
给孩子洗澡、穿衣服、换尿片……
他不仅是个好丈夫,
还是位难得的好父亲。
女儿诞生后的三年里,
他又收获了两个儿子,
有了孩子后,除了工作和应酬,
他几乎把所有时间放在家庭上,
就连自己最喜欢的高尔夫也不玩了。
在孩子教育方面,他煞费苦心,
他想让子女知道的是,
幸福不是必然。
于是他经常带长女和长子,
探访内地山区的贫困户,
孩子们这才发现,
农民家庭中,没有电视,没有家具,
更不能玩玩具,
这令他们对贫穷有了深刻的体会,
更在心里种下了大爱的种子。
他还教子女们付出和分享。
长女在旅途中,
带了一本经常看的图书,
他就让女儿送给当地小朋友。
他从来不注重子女们的考试成绩,
他相信好的价值观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
能拥有一个好的信仰,
因为他深信,当今世界是动荡的、
不确定的、复杂的、模糊的,
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但如果孩子有一个好的信仰,
心里就会得到平安。
能决定一个人未来能走多远的,
是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
这样的父爱柔情,
也看得岳父岳母感动不已。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接触中,
他们终于认可了这个,
风趣幽默,还极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
一番真情,彻底融化了隔阂。
可就在他沉浸在幸福中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悄然降临,
将这个平静温馨的家搅得波澜翻滚。
他为方便接送妻子和孩子,
花70多万港元买了一辆房车,
当时香港大幅提高汽车首次登记税,
于是就有无良媒体捕风捉影,
说他是利用职务之便逃税。
他感到异常委屈,为平息事端,
决定将把税制调整前后车价差额的两倍,
捐给慈善机构,
然而舆论的炒作越来越汹涌。
迫于舆论的压力,他只好黯然下课,
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政治生涯。
下课后短短一周,
他就消瘦憔悴了许多,
常常一个人对着远处的大海出神,
他也失去了再出去工作的勇气。
在他最低落的时候,
没想到是曾与他格格不入的岳父,
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岳父常常拉上他打扑克玩“斗地主”,
他们还定下规则:
谁输了就在对方的脸上贴“纸胡子”。
结果两人脸上都贴满了纸条,
翁婿俩哈哈大笑……
笑过后,岳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人生就像一副牌,好牌坏牌都会遇到,
聪明的人总善于将坏牌也打出精彩,
使自己的人生柳暗花明。
这番话让他彻底走出了阴影,
2007年,
他加盟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出任该公司在香港的独立董事,
那个叱咤风云的梁锦松,
终于东山再起,又回来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
他不但在银行界、政界成就卓著,
他还在教育上也做出过巨大贡献。
他曾任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
是香港教育改革的主推手和引领著者。
他大力主张实施语文基准试,
取消学能测验,使香港教育制度,
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批评学能测验时的一句,
“高分低能”的评语更是一针见血。
他还和朋友组织了一个小组叫“教育2.1”,
这个小组有17个人,
都是教育界的精英、
商界的领袖和专业人士等,
他们会对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只希望能引起社会的讨论。
因为在他看来,学霸未必能适应未来,
改革教育制度是当务之急。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时刻为教育事业操心的他,
更是说出了对香港的爱与忧,
大胆指出了香港年轻人的致命伤。
他说:
三年前我曾经说过特区政府,
有三个地方做得很不好,
没有充分重视年轻人的发展,
特别体现在三个“上”:
“上楼”,没希望;
“上流”,没机会;
“上位”,很困难。
香港地价很贵,
房价也可能是全球最贵的。
大概要18年不吃不喝,
才能买一个中等的房屋,
只有47平方米。
所以,现在年轻人,
要跟父母一起住的越来越多。
因为租金比较贵,
所以香港的就业越来越窄,
大部分人选择了金融。
但是香港400万的就业人口,
只有大概25万人,
在从事与金融相关的职业,
不做金融很多人就没工作做了。
为什么我能30岁做到地区经理?
因为我前面没有人有足够的教育水平。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再出来,
关注教育的问题,
我是比较担心香港的年轻人,
眼界比较小,
这是香港年轻人的致命伤。
作为丈夫,他死心塌地,
作为父亲,他开明练达,
作为商人,他风头无二,
作为高官,他廉洁奉公,
作为中国人,他说:
这个时代做中国人是福气,
一定要感恩!
因此本该安稳度日的他,
仍然为中国教育事业,
操心不已,呕心沥血。
这样完美的中国香港财神爷,
大陆好女婿,
值得我们为他点赞!
视频:梁锦松对香港的爱与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