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到银行转账300万 ,工作人员立即报警,却被老人身份吓一跳...(组图)
2018年9月,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接待了一对老人。两位老人穿着朴素,步履蹒跚,彼时身旁还有三位年轻人陪同,虽然同行,但他们之间并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看上去并不熟悉。
图片来源自网络
其中一位老人来到柜台之后,要求转账300万,转账地点是远在黑龙江的一个账户。
这样巨大的金额操作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担心这又是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骗局,于是立刻将此事向上级上报。大堂经理得知后,一边稳住局面,在贵宾室接待这一行人,一边暗中报警。
图片来源自网络
很快民警就赶到了现场,了解情况之后,大家都被眼前这对穿着朴素的老人的身份给惊住了。
老奶奶名叫马旭,她是我国首位女空降兵,戎马一生,参加过多场战争,在空降方面的科研专利不胜枚举,退休时已是大校军衔。
图片来源自网络
然而她少时离开家乡,跟着部队南征北战,遗憾这么多年来都没能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便决定以匿名的形式,将自己和丈夫两人的毕生积蓄——1000万元无偿捐赠给家乡的教育事业,那三位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年轻人正是马旭老人家乡——木兰县教育局的领导。
而这位老人的传奇故事,还要从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说起……
图片来源自网络
1933年,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农村,父亲很早就生病去世了,留下母亲艰辛地抚养马旭和弟弟两个人,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那时候,日本侵略军早已占据东北三省,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学校迫于形势,只教授学生日文,勒令所有学生都不准说汉语,一旦被发现,就会被赶出教室,轻则下跪,重则挨打。
所以小小年纪的马旭就告诉自己:“没有国就没有家,更不用提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图片来源自网络
那段灰暗的童年时光里,忍冻挨饿是常事,还要面临成为亡国奴的恐惧和屈辱,唯一支撑一家人坚强面对苦难生活的力量就是母亲。
马旭的母亲会说大鼓书,从杨家将到花木兰;从卫青抗敌到岳飞刺字,马旭从这些故事里汲取着民族精神,感受着铮铮铁骨。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马旭和整个中国的命运迎来了重大转机。
1947年,解放战争打响,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征兵,木兰县也属于征兵范围之内。
从小生活在沦陷区,被迫学习日语,也见惯了日本人对普通平民的侮辱欺压,马旭的内心对抗敌救国的军人战士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这次征兵更燃起了她内心的报国理想。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像母亲说的那些故事里的民族英雄,赶走压迫者,迎来一个独立的新中国。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那个年代,参军不仅仅是保家卫国的光荣事,也是一件十足危险的事。但进了部队意味着母亲可以少抚养一个孩子,为了心中的爱国理想,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马旭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那时候,她才刚刚14岁。
马旭跟随着部队,只身来到了哈尔滨,在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半年后,她成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名卫生员。
在接下来的6年多时间里,她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在连天炮火中挽救了无数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的生命,也因此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章等荣誉。
图片来源自网络
1954年,她从朝鲜战场归来,作为优秀卫生员,她被保送到了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61年,马旭学成毕业,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
也是在这个时候,空降兵部队刚刚组建。为方便部队家属看病,马旭因为军医的身份被调入了空降兵部队。
这时候,马旭已经和丈夫颜学庸结婚,空军军医的生活不再充满危险,也闲适很多。本来可以平稳地享受美好的婚后生活,但马旭却闲不住,她执意向部队申请加入跳伞训练,想要成为一名杰出的女性空降兵。
图片来源自网络
虽然被调到空军部队,但马旭身材瘦弱,又是女生,体能较弱,并不符合标准,并且当时的跳伞训练是对男兵择优录取,女兵跳伞还没有提上日程。面对马旭的苦苦恳请,师长无奈道:“小马,跳伞和踢键子可不一样,你太瘦了,回去多吃点,把身体养好再说。”
师长这是婉转拒绝了,但从小从军的马旭意志坚定,她下定决心的事绝不会轻易改变。师长不让学,她就跟着训练场上的战友们偷偷学。
她有多拼呢?为了尽快学习跳高台,她在自己居住的小院子里挖了一个三尺多深的大坑,填满沙子,用桌子、椅子搭起高台,学着战友们的样子,反复练习跳伞动作。她暗暗给自己定下训练计划,每天至少要跳500次。
就这样过去了半年时间,部队开始对大家的训练成果进行检测,马旭赶紧找到管理跳伞训练的副市长,请求参加考核。
副师长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也搞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对成为一个空降兵这样有执念。马旭解释道:“我是军医,如果不能和战士们一起跳伞,万一他们生病受伤了,需要及时治疗,却没有医护人员在旁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必须要学会跳伞。”
说到这里,副师长终于同意她参加考核。
图片来源自网络
半年的训练没有白费,在大家的见证下,她出色地完成了三次跳伞动作,一气呵成,表现丝毫不输给其他男兵,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或许大家都有预感,新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就要诞生了!
之后,马旭就和队友们一起训练。1962 年秋,马旭第一次登机跳伞,之后的20多年里,她跳伞多达140余次,直到 1984 年 3 月,知天命之年的马旭还完成过两次跳伞。
图片来源自湖北日报
身材娇小的她从来没在训练中喊过一声累,作为少有的女空降兵,她也从未要求过任何优待。她不辞辛苦,跟着部队穿过高山峡谷,走过戈壁海洋,创下了“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两个纪录。
图片来源自网络
马旭的丈夫颜学庸也是一名军医,两个人都喜欢搞研究,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他们约好不要孩子,把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军队和科学研究。
在随军跳伞的过程中,马旭敏锐地察觉到跳伞着陆的瞬间,其强大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战士腰部或踝部骨折。为了减缓着陆的冲击力,减少对战士身体的伤害程度,马旭私下阅读了许多关于跳伞的论文和资料,和丈夫两个人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最终成功发明了充气护踝。
1995年,夫妻两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又发明了针对高原跳伞的“供氧背心”,解决了困扰军中多年的高原缺氧跳伞难题。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军中几十年,马旭从没有一刻放弃过学习和科研的脚步,她的专利发明越来越多,学术论文越写越厚,军衔也越升越高。但她对此并不在乎,不论外界赞誉与否,夫妻俩始终保持质朴和低调,戒骄戒躁,不忘初心。
退休后的马旭以大校军衔离职,夫妻俩因为国家发放的多项奖金,资产已经达到了1000万。但这么多年来,她和老伴儿放弃了部队安排的住房,一直住在一方偏僻低矮的平房里,两个人节衣缩食、简朴度日。
图片来源自湖北日报
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摆设,身上也没有一件华丽的服饰,就连脚上穿着的冬靴,都是褪色又掉皮的,但马旭还是舍不得扔掉。
图片来源自湖北日报
夫妻俩还在院子里开辟出一小块菜地,种上一些平常吃的瓜果蔬菜,看起来和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两样。
图片来源自湖北日报
在老人狭窄的房子里,唯一珍贵的就是塞满了一整个书柜的研究书籍和工作资料。它们和书桌上那一盏昏暗的台灯,陪伴两位老人度过了无数个白天黑夜。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拥有那么多的财富,却还要过得这么清贫呢?马旭回答道:“和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我很知足。”
图片来源自湖北日报
就是这样一分一毫都不舍得花的夫妻俩,却把几十年积攒的 1000 万元巨款捐献给了家乡木兰县,用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事业。
他们去银行办理捐款的那一天,也正是文章一开始的那一幕。
图片来源自网络
如果不是这个美丽的误会,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女英雄穷尽一生积蓄,只为回馈国家,回馈人民。
马旭说:“有人觉得我们日子过得苦,有人觉得我们自己太抠门了,但我觉得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财富。我把我毕生的积蓄都回馈给当年送我参军的故乡。不为别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获得知识的力量。”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何其有幸,因为一个善意,让我们了解到这背后两位爱国者伟大的付出,而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些发生在中国各地的许许多多的奉献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凝聚的善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更好的中国,一个更好的社会!
去年,马旭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组委会这样评价马旭:“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身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总是倾向于质疑是否存在无私的奉献。我们应该向马旭、颜学庸两位老人致敬!是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伟大,也向我们证明了什么是不变的爱国热情。
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