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重口味的日本纪录片,揭示了现代社会最残酷的真相(组图)
“每逢国内假日,都很想给家人发个视频,但怕他们看见我孤单又失落的样子,想想还是算了。”
“一个人复习Final到图书馆闭馆,收拾东西走回去,突然想跟别人分享一下今天的生活,但一翻微信通讯录,却不知道该跟谁聊天,于是又把手机放回去了。”
“曾经连煤气灶都害怕的我,现在一个人蹲在出租屋,徒手修马桶换灯泡。”
“在国外独自生活其实挺好的,整个屋子只有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可以自在地流露出来,不用再去迎合将就任何人。”
“然而,孤独总是如影随形,这是个无解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频繁讨论孤独。
“如果孤独有十级,我每一级都占满”
如今,一个用来形容独居年轻人的词——“空巢青年”,逐渐流行开来。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空巢青年”一词,都略带“凄楚”的味道。
人们给它的定义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她)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
如今,这个群体日益“壮大”,越来越引人关注。
这样一张“孤独等级表”,也许最能表达他们的心声:
“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练歌房唱歌,一个人去看海,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做手术”。
而独自去手术,一举成为大家心中的十级孤独。
“当你感到极度恐惧,需要帮忙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打给谁。”这大概是每一位孤独者最落寞的心声。
孤独的极致,是“孤独死”
当中国的“空巢青年”渐次出现时,在彼岸的日本,大量的空巢人群早已完成了终极孤独的蜕变。
每年,日本有多达30,000人以“孤独死”的方式告别世界。
也因此,日本衍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孤独死现场清洁员”,专门为独自死亡、直到多日以后才被人发现遗体的死者清理公寓。
日本导演Shiori记录了清洁员们的工作过程,也将沁入骨髓的孤独感记录到了镜头中。
老年公寓清洁队 Undercover Asia: Lonely Deaths (2017)
(以下有少量画面将会引起不适,观者慎行。)
“孤独死现场清洁员”前往善后,一般出于这两种情况:
死者的家属不愿意面对死者遗物,亦或是死者没有家人。
增田博嗣就是一位孤独死现场清洁员,同时他也是日本独居死亡清洁公司TODO-Company的创始人。
之所以从事这项事业,是因为他的一位邻居奶奶。
奶奶生前对他很好,但她去世后,没有任何一位家人愿意去清理她的遗物,这令增田博嗣伤心不已。与此同时,他想到日本每年有那么多人孤孤单单地死去,这些安静离世的人,需要得到重视和尊重。
从此,他选择走上了“死亡清洁”之路。
由于“孤独死”的逝者离世后,往往都是数日后才被发现,所以,这项清洁工作,不仅要和死者遗物打交道,还要清理各种腐臭垃圾,忍受令人生理不适的腐臭味道。
每次进门前,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清洁人员会在门前双手合十,希望自己的清理不要打扰到他们的安息。
进入房间后,他们会先用摄像机记录下死者生前的环境,去探索他们生前的生活细节。
门刚被推开,一股令人难以忍受的尸臭味便扑面而来。
客厅柜脚有一处凹陷,死者的头发甚至嵌入到木板里。
“他应该是突然觉得不舒服,摔倒在地,脑袋撞到了柜脚,然后死去。” 清洁人员在清理过程中推测了死者的死因。
再仔细观察,卫生间的马桶里有死者的排泄物,没有及时冲下去,清洁人员判断,他在摔跤以前,身体的健康状况也许就不太好。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猜测逝者没有家人,所以才以这样凄凉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然而,清洁人员进一步清理他的遗物时却发现,一个袋子里放着一叠家人或是朋友给他寄来的信,上面写着“请联系我”,所以并不存在没有人关心他的状况。
“也许,他就是那种打死也不主动联系别人的类型。”
除此之外,清洁人员找到了他家人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照片上充满了生命力。
随后,他们还发现,死者也并不缺钱,逝者原本是一名富裕的股票经济人,其中一个银行账户里还剩下12万美元。
逝者还很严谨,认真地记录每一个日子,每结束一天,他就会在日历上做一个标记。
也许是因为“消失”的太久,久到已经被人遗忘。
清洁人员联系到死者家人,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过来处理死者的后事,甚至拿走他的遗物,就连小区管理员也也为死者遗憾:“看来没有任何亲戚朋友愿意埋葬他。”
一个身体状况不太好的人,倔强却孤独地走完这一生,到最后没有任何家人朋友出来料理死者的后事。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增田博嗣心情非常低落,“光是想想他死前那一幕,都觉得太悲伤了。”
没过多久,增田博嗣又接到另一个请求公寓清洁的任务。
这一次,打来电话的是一名死者的邻居,由于蚊虫爬满了邻居的窗户,窗外飘来难以名状的臭味,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邻居的日常生活,这才使得死者的死亡被房间外的人知晓。
这一次的清洁工作,比上次难了很多。
房间里摆满了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子,地上全是堆砌的垃圾,罐子里装着死者的排泄物。
进门后,清洁人员发现死者尸体被发现时早已腐化,地毯上有他残留的头发,沙发上甚至留着死者的皮肤。
清洁队员从邻居那里了解到逝者的信息,逝者大概62岁左右,由于身体不好,没有工作,生活非常拮据,整整五年,他过着没有燃气、没有电,甚至没有水的日子。
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去世的。
然而,清洁人员在清理遗物的过程中却找到一张逝者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管理员,救救我”...
可惜,他却没能将纸条投递出房门。
住在这里的人,几乎没人认识逝者,就连管理员也很少见到他。
清洁人员只能从他留下的照片去探索他活着的模样。
人们总是喜欢在镜头前呈现自己幸福的一面,逝者生前留下的照片,几乎全是暖色调。
其中一张,是他和自己亲近的人,坐在眼光下,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幸运的是,工作人员最终联系上了逝者的哥哥。
哥哥对工作人员说,他和弟弟已经十几年没有见过了。“弟弟一直不工作,也没打算重新就业。即便我介绍工作给他,他也不接受。” “他以为我很生气,所以就一直避免与我见面。”
“我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随时欢迎回来。可是,他没有再联系过我,我也从此放弃了这个人。”
哥哥看着被清理干净的房屋,静静地蹲在弟弟的遗照前,随后一言不发。
为了让逝者安息,哥哥为他办了场葬礼。
拍摄者问:“有多少人去参加葬礼呢?”哥哥回答:“就我一个。”
把自己活成了孤岛,日本或许是世界上最能理解孤独含义的一个国家。
在日本,人们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来叨扰自己,随着彼此的交流越来越少,日本人愈发孤独。
纪录片里,一位退休老人告诉拍摄者,“以前上班时,我还可以和同事下班后去喝杯酒。可现在,我基本上见不着人了。”
现在的他,大部分时间的活动范围,就在自己的公寓里,他已经接受了自己孤独的状态。“终有一天,我会孤独悲伤地死去。”
77000000个中国人
正在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孤独已经深入日本人的骨髓,成了日本人的常态 。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孤独已经不再是日本的“专属”,中国目前感到孤独的人群数量也越来越庞大。
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独居成年人口也超过了7700万,而这个数据还只是停留在2018年。
独居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社交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减少社交,选择淡出群体的视线。
就连最后一根维系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系带——网络,也渐渐没有他们的身影。
前不久,#90后开始消失在朋友圈#这一话题,激发了整个青年群体的孤独感。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淡出社交圈,偏向独居。
这些独居人群,最亲密的室友可能是一只猫,狗或是仓鼠,工作日家与公司两点一线,觅食靠外卖App,快乐源泉来自沙雕网友。
平日里,“宅”是最大的乐趣,比起社交,他们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这样的生活,多了自由,然而也多了深不见底的孤独。
从趋势上看,中国的“孤独人群”的数据,将会像日本那样呈上升趋势,中国人的孤独人群,越来越需要引起重视。
毕竟,没人应该孤独地走向死亡,每个人也都值得感受到被爱的温暖。
当你忙完手头的事,请记得多抽一些时间,去陪伴家中日渐老去的父母,向久未联系的友人发去问候,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来自你的关心,将彼此的孤独驱散。
即便人生苦短,珍惜每一个生着的日子,珍惜身边每一个关心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