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的三种价格之——银行评估价
上一篇原创写了房屋的三种价格。
有读者给我们留言说:
“还有
1. 非市场价房产交易里税务上用到的market value,需要quantity surveyor去计算并缴纳增值税
2. 税务上的成本cost base,包括了成本价和印花税律师费等等
3. SRO在计算印花税用的 dutiable value”
非常感谢这位读者,您的留言是我们这些原创者的最大鼓舞。特在这里谢谢您。
我们经验尚浅,希望通过自己公司的平台,和一起关心墨尔本房地产的朋友们互相讨论,共同成长。
前两个星期回了一次上海,拜访了一些老客人,也见了一部分同行朋友。当他们提到我们公众号原创专栏的时候,心里那份开心真心的溢于言表,比卖房成单还要有成就感。
所以,谢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朋友们,一个大写的
“谢谢你们!”
讲回正题,上一篇提到了如何利用银行估价这个游戏规则,从中“获利”。
今天我就来爆爆料,首先说说我自己的实际案例吧:
我和我老婆在2010年的时候花了49万7千澳币买了一个815 Bourke st Docklands的公寓。
当时在2010年,还没有很多华人中介,当时我就记得Lendlease开发商的办公室内人山人海,一个周末全是人在抢房。我立刻有了一种在国内售楼部的熟悉感觉,这里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和上海一样?
在观察了一两个月,比较了两三个房子,在没有咨询任何当地人的情况下,我们付了10%的订金,购买了这个公寓。
这里面,我们犯了三个严重的错误
第一:没有咨询有墨尔本生活经验的人
第二:错觉以为这里和国内是一样的,期房造好后房价就会增值
第三:没有找会说中文的中介,直接去找了老外开发商,用蹩脚的英文沟通导致细节出错。
以上三个错误导致我们在2012年交房的时候,尝到了被坑的滋味。
首先,合同价49万7千的房子,银行预估只有43万,这表示,银行只肯给我们贷款43万的80%,当时一个头大啊,因为中间的7万的差额是要我们自己从腰包里掏出来的,这对于两夫妻都在打工,并且时薪只有11元的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后来还是借钱再凑齐了7万澳币。
验房的时候我们又傻眼了,我们之前跟中介说过,我们要的是煤气灶,不买用电磁炉的公寓,结果去验房的时候发现是电磁炉。由于语言沟通不行,也没有发邮件等留下证据。这件事情也没有得到任何处理,只能认栽。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从开发商这里买房和中介这里买房价格是一样的,并不会便宜。但是好处是中介为了赚取从开发商那里给的佣金,他会帮我们去处理一些问题。只能怪我们自己,当时没有咨询有经验的人。
这一次的买房经历让我们非常不爽,沉默了一阵子。
其实刚刚的例子我已经提到了房子的3种价格中的2种,分别是
合同价:49万7千,银行评估价格:43万
是不是觉得我很蠢?买了个公寓竟然亏了7万?
当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到现在我还经常和我的同事客人们自嘲。
但是,在后来的日子,我发现银行评估价格不是固定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变化,贷款的政策,也会有浮动。
所以在2015年的时候,我去银行要求为该房子再次做贷款评估,银行给出评估结果是50万,然后我用这个报告top up出来7万澳币,拿着这个7万澳币 又去贷款买了一个Box Hill 60万整的2房Unit。
而到了2017年的时候,我又去尝试做了一次评估,把公寓和Unit同时拿去银行做评估。公寓变成了55万,Unit变成了65万。我top up出来10万澳币,买了现在正在自住的House。
可以看到2012年,我的公寓在银行那里只值43万。
2015年,在银行那里是50万,
2017年,在银行那里是55万。
5年内,我在没有卖掉公寓的情况下,我从银行那里“赚”了12万澳币。
但是现在是2019年,这个公寓拿到市场去卖,它的价值会是55万吗?答案很显然是不会。
里面有一些方法,根据市场的政策变化,找到好的时机,从而把自己的公寓变相升值。从中套取现金,去做新的投资。
当然很多人会说,那你top up出来的钱不就会让你的贷款负债变多了吗?
对的,我的贷款是增加了,但是同时我也多了一套投资物业。做任何投资都是需要成本的,哪有无本买卖,不是吗?
谢谢你花时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