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协议被指“辱国” 胡锡进怒批“中国认输论”(图)
据多维新闻报道,持续多时的中美贸易战终于迎来关键时刻。1月15日,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式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1月16日,中国财政部公布共88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中英文签字文本,内容包括 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等。
对于这份协议,有心人士发现文本内容出现82处“中国应......”,而相对“美国应......”只出现三处,并不对等。基于此,有声音指,中国显然是被动的一方。更有人声称这是一份新的“不平等条约”。
对此,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社交媒体发声怒批道,那些嘲笑“中国输得不像大国了”的人需要学学美国政客攻击特朗普(Donald Trump,美国总统)“美国屈服了”的论调。
中美签订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被部分中国民众认为是“辱国”。(Reuters)
“中国国内那些在这场贸易战中随时论证中国做错了的人,和美国那些事事呛特朗普的人比起来,还是有些嫩啊”,胡锡进讽刺道。他继续说,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当然是相互妥协的结果,中国怎么能不做一些让步呢?
但胡锡进也说,中国的那些让步就是改革开放本身就应该加强的方向。正如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协议金融服务章节所作的说明那样——中美达成的金融服务业协议,是中国金融业开放成果的反映,而非被动让步。
这位北京资深媒体人反问,中国大规模增加从美进口,只要是美国提供的产品,中国的确需要,这有什么不好吗?中国有那么大的对美贸易顺差,然后把赚的钱再买成美国国债,让美国人花,这好吗?
他还说,如果美国就是提供不了中国需要的产品,那么什么样的协议都没用。所以,履行协议也是对美国供货能力的考验。协议规定双方对此保持密切沟通协调。
《环球时报》总编辑认为,贸易战既是压力,中国也要尽量把它转化成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动力。封闭和保守对中国有着综合风险,对外越开放,就越能倒逼中国的改革,所以他真的不认为中国输了。
胡锡进还认为这样一种论调——“有人说,那你还打贸易战干什么,当初接受美国的全部条件不就行了”——幼稚得可悲。他认为,中美对打不仅成功拿掉美国很多要求,而且让美国确信中国同样不好惹。
在两国签下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同时,美国人知道它得到中国的一些让步是多么不容易,意味着他们那边要使出多大的力气,承受多少经济和政治上的风险。中国作为大国,必须赢得美国的尊重。
胡锡进最后嘲讽那些“有工夫嘲笑中国以后别自称‘大国’的那些国人”,还是把那些闲工夫去做做公益什么的吧。比如春节哪都缺人,去老人院代几天班,或者去环卫扫几天马路。
胡锡进:未来2年承诺增购2000亿美元商品是坏事吗?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中国承诺在未来两年从美国增加进口2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中国是坏事吗?以及中国能够落实这个承诺吗?这些都是焦点。
首先老胡要说,中国对美顺差的确太大了,中国赚取的外汇很大一部分又都买了美国的国债,让美国花那些钱,从长期看这不是理想的贸易—金融结构。朝着贸易平衡靠近是中美经济合作更加健康的方向。
大家知道,当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过大时,它就变成了美国的一个对华政治武器。我们扩大从美进口,相当于拆解美国这个武器的过程。中国从美进口多了,就反过来增加了我们反制美国的武器。过去中国从美一年进口200多亿农产品,中国停购那些农产品,对美已经构成很大政治压力。当我们的这一项购买量达到400多亿美元时,美国就进一步“被套住”了。
落实未来两年增加从美2000亿美元的进口,一方面中国要努力,另一方面美方需做出全力配合,提供中国市场确实需要、而且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中国已是市场经济,大部分进口企业是民营的,还有很多是外资企业,政府怎么命令得了它们?另外,消费者不会出于政治考虑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对这一切美方是清楚的。
执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决不可能出现那样的局面:美国强卖,中国政府出钱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堆在库房里,而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其他市场的优质产品原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强行挤掉了。那将违反WTO规则,其他贸易伙伴会向WTO告中国,也会在中国闹成笑话。
所以真正实现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口的大幅增加同时也是对美方的挑战,甚至是对美方更大的挑战。如果美国企业就是不争气,特朗普总统的谈判团队是救不了它们的。
还有一些人担心,中国经济在下行,扩大进口哪来的市场空间呢?这就是中国自己要逼自己了。中国过去几年的消费一直快于GDP增长,今明两年我们必须做到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正常良好的运行,比如今年进口能够增长4%,就足以容纳增加的这部分进口。加上今明两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是大概率事件,实际完成从美进口的增加有可能更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