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遭遇信任危机 中概股还能有“好未来”吗
北京时间4月8日,美股上市的中国教育培训公司好未来(TAL)公告称,在例行内部审计中发现某些员工在销售推出的“轻课”中存在不法行为,与外部供应商合谋,伪造合同等文件,错误夸大轻课销售数据。对此,好未来已报警,而这名雇员已被当地警方拘留。公告发出后,好未来公司盘后股价一度跌幅达到30%,截至发稿,好未来股价跌幅约为17%。
这是继瑞幸咖啡(LK)之后,有一家“自曝家丑”的赴美上市中国概念股。而在4月7日,视频网站平台爱奇艺(IQ)遭遇美国独立调查机构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及Wolfpack Research做空。研究报告认为,爱奇艺早在上市之前就开始造假。2019年,公司营收虚增部分占比约为27%至44%,用户数量则夸大了42%至60%。受此影响,爱奇艺股价一度下跌10%,随后跌幅开始收窄。
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发生后,很多中国消费者选择将之前购买的电子消费券尽快兑现。(多维新闻网)
事实上,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上市交易遭遇诚信危机和机构做空,瑞幸不是第一家,爱奇艺也不会是最后一家,但密集的负面消息接踵而至,恐怕会引发又一次信任危机。
2010年开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第三方做空机构和中国概念股之间的交锋进入白热化。短短两年时间,有超过50家中国公司因为未能满足信息披露条件、不符合交易规则、财务造假等原因被停牌或退市。由此引发美国资本市场针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危机和监管机构的介入。
2010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着手调查,2011年6月,有美国券商宣布,由于担心中国公司可能存在的会计违规行为,禁止客户以保证金交易买入部分中国公司股票。这份“黑名单”列出了132家公司的159种不同证券。与此同时,德勤(Deloitte)、普华永道(PwC)、安永(EY)、毕马威(KPMG)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暂时关闭了中国公司通过反向收购登录美国资本市场的业务。
2011年,从美国交易所退市的中国公司总市值,甚至超过了同期IPO(首次公开募股)规模。数据显示,2010 年至2011 年,美国证券市场共产生了1,529 起交易诉讼。仅2011 年,针对中国公司的案件就多达44 起,占到全美证券诉讼的18%。其中,标准案件占据了47%,并购案件占到了29%,信贷危机案件占5%,庞氏计划引发的案件占1%。
在2011 年7 月9 日到2012 年7 月10 日为期一年的统计周期内,多数中国公司的股价出现明显下跌,部分公司的股价跌幅更是超过了50%。中概30指数(IC S30)在上述统计周期内累计跌幅为46.63%,而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6.90%。
十年之后,相同的故事也许正在上演,小部分中国公司财务造假给整个中概股带恶劣影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信任看似虚无缥缈,却是最昂贵的,重建信任往往需要更大代价。
以瑞幸咖啡为代表的暴雷公司,市值曾经超过100亿美元,明晟(MSCI)指数中,多个涉及中国市场的指数将其纳入计算,很多指数型基金被动跟随买入,财务造假导致的股价大跌可能会让基金公司产生意料之外的损失。明晟再将中国公司纳入指数时,也会变得更加慎重。一系列的负面消息对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口碑是个不小的打击。其实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很多是渴求融资的小公司,这些公司市值远不及瑞幸和好未来,缺乏曝光度和市场关注,这类公司更加容易慢慢被边缘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系主任罗炜认为,美国市场上对于防止企业造假有几道“防火墙”,第一道“防火墙”是政府监管机构,第二道“防火墙”是外部投资者和做空机构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指控,倒逼企业披露真实情况,第三道“防火墙”是中介机构,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第四道防火墙是集体诉讼制度。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发生财务丑闻,一个核心的原因是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之间存在沟通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境内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受中国法律约束、中国政府监管。美国监管机构没有权限核查工作底稿,对于审计机构工作是否尽职,监管机构存在监管空白。
另外,中国概念股公司违法也暴露出集体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目前集体诉讼制度还处在制度完善阶段,很难有效形成对投资者的保护。在中国企业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败诉后执行也是困难重重。美国本土企业银行账户、资产很容易被冻结,但中国企业大部分资产都不在美国,即便投资者胜诉,法院能够直接封存的资产并不多,美国司法体系中所谓的“长臂管辖”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中概股暴雷事件,再次给中国上市公司上了一课,如果不在合规上下功夫,存在侥幸心理,那么到最后,“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