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21.5°C-23.3°C
澳元 : 人民币=4.56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芯片的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图)

2020-09-10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芯片赶超大潮中,芯片制造大厂武汉弘芯,突然被曝资金链断裂。

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最初震惊业界,号称投资1280亿元,挖来全球顶级半导体企业家曾履职台积电、中芯国际的蒋尚义,主攻14nm工艺,产能将达每月3万片。并且将在一年后拿下7nm工艺,赶超台积电、三星,相比之下,中芯国际则要到2020年年底,才能实现7nm芯片量产。

芯片的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图) - 1

此次资金链断裂,对外界而言非常突然。但实际上一开始从武汉弘芯的股权结构来看就早有迹象。公司仅有2位股东,分别为北京光量蓝图、与武汉临空港(地方国资),持股比例分别为90%、10%。然而,北京光量蓝图一直未曾出资,而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缴纳出资额2亿元。也就是说项目一直都是政府在烧钱。北京光量蓝图,是在弘芯半导体设立前13天才成立的,办公地点是北京一个50平的商住两用房,其大股东叫李雪艳。她干过生态科技,卖烧酒,办餐饮和盖园林,甚至还卖过中药,唯独没有干过芯片。

这样的套路,长袖善舞,资金链不断,似乎也行得通——芯片风口,有了政府投入的初期资金,有政府背书,不断拉来钱,项目就运转起来。

但实际上,这在芯片行业,特别是当下,很难行得通。

2016年,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厂格芯来到中国,中国几大城市争抢得轰动一时,最后落地成都。2020年5月,拟投资100亿美元的成都格芯宣布公司因经营情况彻底停工停业。成都格芯也是一个试图后发追赶台积电7nm工艺的例子,但巨大的支出仍然使阿联酋主权基金这样的股东不堪重负,全球版图缩减之下,成都成为弃子。

这是因为芯片行业本身投资巨大,赶超更是非常之难,仅仅靠资本游戏很难短期内聚集产业链,得到一个成熟的企业的。更何况,现在国际技术转移形式,非常严峻,连中芯这样的企业都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更何况一家依靠资本、套路建立起来的企业。所以,烂尾虽然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类似的烂尾剧情还一连在南京和淮安发生了两起,分别是南京的德科码和淮安的德淮半导体。如果还往前溯,中国造芯运动中的伤疤还有造假的汉芯、与失败的方舟。

有人曾说,“移动操作系统生态,其实挺清晰和明确的,就是国家出钱,投种子,一年往市场里撒1000亿元,连撒5年钱。允许大面积失败”。移动操作系统,实际上是比芯片更庞大的生态。

“政府烧钱烧出一个生态”的思维,放在芯片领域,带来巨大的利益诱惑,鱼龙混杂,必然泥沙俱下。失败的例子还很多,以新能源车补贴为例,93家汽车企业有72家均涉骗补,金额高达92.7亿元。

2020年以来,从中国的一线城市,都二三线城市都掀起了芯片制造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的24个非一线城市,已签约超过20个半导体项目,签约金额达到了1600亿元。这让人联想到大炼钢铁。

其实值得高兴的是,时代还是不一样了,因为有了市场机制。

这这些烂尾的案例中,政府虽然有所投入,但毕竟都是经历过市场风雨的,政府损失其实并不大。比如,号称千亿投资的武汉弘芯,政府最终也才投入2亿,还有房子在手上,可以另作他用。

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市场机制让各方不至于陷得太深,现在已经不是上世纪50年代,政治任务压倒一切,调配一切资源的年代,政府、银行、建设方、工人、技术团队,仍然要拿钱办事,要算账。没有钱,资金链断裂,事情就停下来了。不至于拿出良品率极低的芯片,也不会拿出没有市场的芯片,就如同当年炼出的废钢。

某种程度上,大炼芯片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市场难免有泡沫,所谓繁荣的泡沫也是正常的。但是与大炼钢铁更本质性的区别在于,芯片本身是内镶在国际市场中的。

芯片赶超战略,本质上进口替代策略。

所谓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战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一般进口替代是主动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由无法进口导致。

与之相对的是出口导向战略,又称出口替代,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行业发展。

一般认为,进口替代,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长远看来看,扭曲了市场要素,不仅不利于特定行业产品的出口,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中国看起来,有实行进口替代的必要。首先,芯片断供,转向自己生产,这是一个直观的反应。其次,从数据上看,中国似乎也有充分的理由实现进口替代。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0亿美元,同比下降2.6%。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2019年仅为30%左右。那么一个似乎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是,如果自己生产芯片了,不但不怕卡脖子,这三千多亿外汇也节约下来。

不过,事情如果是这样简单,那就太好了。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进口芯片,自身消费只占一部分,作为世界工厂,大部分芯片都通过手机、交换机、无线基站等形式,又重新出口到国外。也就是说,中国进口芯片是为了卖的。

芯片不像原子弹、卫星、火箭只要制造出来了,不需要卖,本身就是为了自身投入使用,也可以不计成本。但芯片不同,需要成本低,性能好,才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卖出去,才能实现制造芯片本身的目的。

所以,进口替代战略之后,还需要解决出口问题。

芯片是一个黑箱产品,外界很难了解其内部是什么,同时,芯片涉及信息流通的产品,大量的信息,或关键的信息,通过芯片流转。这就需要有基本的信任,而这种信任,需要产业链伙伴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任正非在遭遇卡脖子之后,在浓重的民族主义氛围中,仍然要坚持说,“我们不会轻易狭隘地排除美国芯片,尽管我们自己的芯片成本低,但我们还是要购买美国的芯片,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而是要同步成长。”某种程度上,就是需要产业链伙伴提供其形象、背书,使得华为手机是一个国际化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畅行无阻。

一个装满纯国产芯片,在产业链上完全和他国产业链伙伴脱钩的产品,缺乏产业链伙伴的背书,一定会遭遇舆论、公关上的攻击,而且很难反驳。一旦如此,市场必然受阻。更何况还有市场准入限制。限制芯片供应与限制市场准入,前者是生产不了,后者是卖不掉,本质效果都是一样。

高科技产品,不但要做得出,还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要能赚钱,才能进入下一轮创新循环。所以,任何高科技企业离不开市场份额。如果脱离全球主要市场,缺少销量、利润的支撑,芯片研发投入受限,更新换代变慢,即便有技术优势也会被慢慢赶上,原本存在技术差距的,会进一步大拉大,失去竞争力。

所以,芯片行业,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能制造出芯片,还要考虑制造出来的芯片组装的手机、交换机、无线基站,能否卖得出去。只要有市场,从头开始,中国人的智慧,20年足够赶超。如果没市场,技术创新循环就是无源之水。

所以,芯片产业,进口替代战略,离解决问题还非常远。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