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中欧协定 中国手中可打的牌不比美国少(组图)
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宣布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至此,经过近7年的谈判,欧盟和中国在消除投资壁垒方面取得历史性进展。该协议涵盖新能源汽车、房地产、制造业、金融服务和云端计算服务等领域。这一历史性协议可能会让欧美增添新的贸易摩擦,阻碍拜登(Joe Biden)新政府联合盟友制华的策略。与此同时,它的签署更能说明,中国在对美经贸博弈中已然处于优势地位。
2020年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会晤,加速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新华社)
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末期,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美国在经贸和科技层面推动的部分脱钩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美国对华关税贸易战以来,中国的贸易地位不降反升。根据中国政府2020年年底公布的经济数据,11月,中国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754.3亿美元,出口与2019年同期相比意外增长21.1%。增长最快的是对美国的出口,上涨46.1%,达到519.8亿美元,也是创纪录的水平。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马基特(IHS Markit)公布的数据,2020年1至10月,美国从中国进口强劲的商品有消费电子产品、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在疫情年,中国也成为了全球口罩及其他的防护装备的生产中心。
而且,中国已然取代美国成为主要国家的贸易伙伴。东盟也已超越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官方12月公布的数据,11月中国出口超出预期,与东盟、欧盟和美国三大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顺差明显增长,这一态势有望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
虽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有所下降,但很大原因是美国减少了对华进口,而不是中国增加了对美进口。根据《华尔街日报》等关注中国经济数据的媒体报道,过去四年,虽然遭遇特朗普政府的打压和封杀,中国经济依然表现强劲。虽然中国自身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国际资本依然在大量流入中国。
根据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最新的一份报告,总体上,中国的持续开放政策进一步促使中国金融市场和全球市场接轨、融合,这和华盛顿推动的脱钩措辞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国际政治专家约瑟夫·奈(Joseph S. Nye)在展望2021年全球战略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美国在安全领域推动和中国的脱钩有必要,但要想在经济层面推动这种脱钩,将会付出惨重代价,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因为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疫情防控等方面相互依赖。这是西方看待中美“合作性竞争”时不得不面对的矛盾关系。
2020年12月28日,拜登强调要和盟友合作应对中国经贸挑战。(AP)
所以,美国右翼推动的经济脱钩根本不可能实现,也不可取。美国的经济和科技打压也不可能让中国屈服。尤其当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之际,并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后,中国占据的主动态势就更为明显了。
和特朗普一样,拜登也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承诺要将供应链从中国拉回美国。但他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宣布具体举措。不过,可以确定是,拜登已认识到,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是失败的。美国对中国可打的牌有限。虽然民主党政府会借台湾、香港、新疆及西藏议题施压中国,但它们终究左右不了双边关系大局,也阻碍不了彼此在经贸层面的务实合作。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测,在奥巴马(Barack Obama)2008年胜选时,中国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31%,但到2021年拜登上台,这一比例将接近75%。世界经济格局10多年来的优劣之势转变已经非常明显。
而且,除了经贸层面,中国也加大了金融改革力度和科技领域的基建投入,包括推动创新、调整国企角色等。包括在疫情年贸易战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内循环,基本上为下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奠定了基调,即缓解对出口的依赖。
在这种情势下,美国想要加速对华对抗,对中国起不到伤筋动骨的影响,反而会让自己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未来一段时期,相信中美高层都有一个底线思维,即2021年开始两国在安全、贸易和经济等领域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这符合美国两党的对华强硬共识,也契合于中国有的放矢地经济改革策略。但无论美国如何升级对华博弈,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在经贸层面手中可打的牌比美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