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波士顿婆罗门”:白人精英圈子里也有“种姓鄙视链”(组图)
美国共和党大佬,前马萨诸塞州州长威廉·韦尔德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经特别“拽”的提及过自己的出身:我祖先可不是坐着五月花来美国的——当时我们的仆人还没铺好床呢。”
韦尔德的意思是,他的祖上并非“五月花号”上的那些自耕农和小商人,而是有名望有产业的上层人士,清教徒中的“贵族”。
“五月花号”上的乘客,与其说是移民,更像是政治难民
矛盾的是,美国宪法第一条就说:“美利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头衔。”
然而,这也仅仅是怀揣精英政治理想的“美国国父”们勾勒的完美图景而已,实际操作上,家族政治一直以来都属于美国权力构成的一部分。
虽然美国不存在欧洲那样的正牌贵族,但也从不缺乏实力强劲的政治世家。例如,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等等。另外的一些“高贵”姓氏可以直接参考哈佛大学的宿舍楼名,比如Weld, Cabot, Adams, Eliot, Dudley, Wigglesworth (wtf), Winthrop, Mather, Kirkland, Dunster, Leverett等等......
上述名称几乎都源自于新英格兰地区拥有显赫声望的上层清教徒家族的姓氏,这些家族也属于当年哈佛大学的创建者和资助者。
美国核心权贵家族们大多源于西欧的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后裔,鲜有南欧或者东欧移民的后代,更别提非基督教文化圈的其他群体了。
像后来影响力巨大的肯尼迪家族,在二战时代的美国,虽然已经跻身为了政商界的大佬,但还总会因为自己的天主教背景而遭遇歧视,被其他出身“高贵”的清教徒同僚们讥讽为“一个种土豆的爱尔兰农民”。
肯尼迪家族人丁最兴旺之时
类似的还有特朗普家族,虽然血统和宗教方面算是符合了标准,但因为发家史太晚,缺少名人传承和文化底蕴,也被暗中鄙视为了“无知的暴发户”。
特朗普的祖父母都是德国人
通常来说,美国“革命老区新”,英格兰的波士顿是公认的美利坚政治和文化的起点,而这些权贵家族成员们又因为各方面的出类拔萃,血统高不可攀,带有非常重的门第观念,婚姻往往都在圈子内部结合,对圈外人非常排斥,由此形成了一个近乎封闭的血缘群体——这正是“种姓”的定义。
因而,这个不同于美国普通精英层的“高种姓小团体”,又被称为了“波士顿婆罗门”。
波士顿算是美国少有的“古城”
美国的“蓝血”贵族很多自殖民时代起,就有着绵延的世系与显赫的声望。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大量名人,包括了科学文化精英、工商业财阀和多位美国总统,大量国会议员和法官、州长等等。“波士顿婆罗门”靠血缘、姻亲、商业、宗教等关系织成一张绵密的大网,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历史和现实。
这里就举个例子,说说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国务卿克里的“美利坚蓝血”渊源。
甚至,通过追溯他外祖母的血统,克里与小布什在内的四任美国总统都能扯得上血缘关系。
克里的外祖父和外祖母的结合,就属于当年“波士顿婆罗门”内部通婚的典范——一个在商界声名鹊起,一个在政坛叱咤风云。
克里全名约翰·福布斯·克里(John Forbes Kerry),中间名“Forbes”,号称源自苏格兰某大贵族——福布斯家族,这也是他外祖父家的姓氏。
这个美国福布斯家族,通过在中国上海贩卖鸦片捞到了大笔资本后,又顺利进军了美国的铁路、石油、地产和零售业,还同时慷慨的资助过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俨然一副“文化财阀”世家的人设。
相比福布斯家族,克里的姥姥温思罗普家族的政治色彩更为浓郁。他们的老祖宗约翰·温思罗普是第一任马萨诸塞殖民地总督和“新英格兰联盟”主席,被后世称为“美利坚奠基之父”。这个家族的后代们长期担任国会议员,更不乏众议院议长或者总统内阁幕僚这样的核心权力人士。
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1588--1649)
正是克里的“蓝血”身份,帮助他在196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成功加入了耶鲁大学的骷髅会,为日后从政积累起了大量人脉。
骷髅会最初是由罗素家族成员创办并资助的,这个罗素家族,也属于“波士顿婆罗门”中的一员。
而克里的父系,则是德国移民的后代,原本姓氏为“科恩”(Cohen),带着浓郁的犹太色彩。后来为了更好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克里的爷爷把“科恩”改成了“克里”(Kerry)。
克里的大长脸确实很像犹太人
在美国的淘金热中发了财的克里爷爷,特别重视克里老爸的教育。非“蓝血”的优秀精英人士的克里老爸,作为一名成功的外交官,费了老大劲,才迎娶到了“波士顿婆罗门家族”的小姐。
所以,婚后,克里老妈也没舍得放弃自己高贵的Forbes姓氏,而是把它和夫姓并列使用,还认真的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约翰·福布斯·克里。
仔细捋一捋克里身后三大家族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其中几乎包含着半部美国史。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国,精英圈子也分了很多层,通常,面对中产阶级奋斗上来的新兴精英人士(比如克林顿夫妇、奥巴马夫妇这种),“美利坚蓝血贵族”们的骨子总带着一种油然而生的骄傲和优越感。
但其实,美国白人中产(middle class)群体里也分中高低,白人底层(low class)的人同样分好几层,都有各自的“鄙视链”。
例如,最底层的被称作“白垃圾”(white trash),基本指代那些底层的无业游民。一般仅看对方的衣着、精神面貌还有牙齿,几乎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
稍好一点的是low class,干比较低端的工作,很多都不是全职,或者故意不去找全职工作以达到拿政府补助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上述两个阶层的肥胖比例非常高。他们的子女通常在接受完免费低质的公立教育后,会重复前辈的生活。这就是阶级固化。
再稍微往上一点的是working class了。他们多为全职工人。其中产业工人属于这一鄙视链的最高层,较为礼貌,很多人都笃信上帝,身形通常也不苗条。
中产阶级里的基层公务员、公司职员、教师算是中低端人群;高端主要指医生和律师以及各种金融界精英、有声望的大学终身教授等等,他们大多比较注意健康饮食和锻炼,穿着得体,肥胖率远低于low class。
另外,还有个叫“红脖子”的群体,主要指南方农业州,笃信基督教福音派的尚武又保守美国白人,历来属于全体白人们一致鄙视的对象,也是川普的“铁粉”。
在国会山闹事的这位”牛头哥“,就是典型的“红脖子”
实际上,对于很多普通美国人来说,他们看“波士顿婆罗门”也总是不怎么顺眼,觉得这些人的口音听起来非常做作和刺耳,发音中还会像英式英语一样吞“R”,带着某种刻意的“高傲”情绪(小布什除外)。
更有一些美国人自己拍的影视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美国政界由若干“波士顿婆罗门”家族暗中操控,他们背后是共济会或者光明会等神秘组织,而这些神秘组织的终极大BOSS,往往又是外星人或者什么地心蜥蜴人这类的高智慧生物.....
只是,嘲笑完这些权贵们的做派和口音,拿影视剧放飞自我后,美国大众们还得专心接受“美利坚蓝血贵族”的那些“合法合理”的盘剥。
毕竟,“波士顿婆罗门”才是整个游戏规则的幕后制定者和执行者。对他们而言,投身政治与其说是一种事业,更像是一门生意或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