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成功研发高端、节能芯片, 未来手机可能只需“四天一充”(组图)
IBM公司本周宣布在其实验室中成功制造出2纳米制程的芯片(晶片),实现芯片领域的最新突破。
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设备中,其制造技术的制程常以纳米为单位计算,数字越低意味着越先进,也意味着更小的体积、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
目前,广泛商用的是7纳米以上制程芯片,最先进的则为台积电生产的5纳米芯片,仅在iPhone12等高端机型中应用。
IBM成功研制2纳米芯片,代表该领域最新的一座里程碑。IBM公司称,对比广泛使用的7纳米芯片,2纳米芯片的性能提高45%,能耗则大幅降低75%。
突破性进展
2纳米工艺的芯片,意味着将500亿个晶体管塞进“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一次在制程上所突破是2017年的5纳米制式芯片,实现放入300亿个晶体管。
“这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市场分析公司IDC的研究总监彼特.鲁顿(Peter Rudden)表示。 “我们已经看到半导体制造商从14纳米到10纳米再到7纳米,7纳米对一些人来说已经是个真正的挑战。”
鲁顿称,这一新工艺可用于人工智能设备,因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往往需要两个处理器,比如再来一块强大的显卡。具体而言,大幅降低能耗效率在个人设备中很有用,而性能提高则有利于巨型数据中心。
如鲁顿所言,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新技术使芯片降低75%能耗,潜在优势是可能将电池使用时间延长四倍,手机行业目前普遍的“一天一充”,有望实现“四天一充”,大幅提高用户体验。
这项技术可能在未来几年逐步走出实验室,再由苹果、高通、三星等芯片设计公司设计出新一代芯片,然后在台积电、三星等芯片代工厂进行生产,最后在中国组装到手机里,成为用户手里最新的设备。
2纳米芯片
芯片背后的国际争端
这一消息出来之时,全球正在经历芯片短缺之苦,不断有声音质疑产业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的最新报告显示,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几乎全部在亚洲,其中92%在台湾。如果台湾无法生产芯片一年,全球电子业营收将少掉将近5000亿美元,“全球电子业供应链将会停摆。”
芯片产业过度集中,变得愈来愈容易受到天灾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在今年二月美国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上,共和党籍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认为,美国对台积电非常依赖,而台积电在中国面前很脆弱。因此他曾力推法案,促使政府向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业注资。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执行长John Neuffer业表示,“我们在美国没有足够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必须在美国政府的协助下解决这个问题。”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则在公开发言中表示,晶圆制造产能的供不应求,并不是因为生产据点集中在台湾才发生,不论半导体工厂设在全球哪里,都会出现目前的状况。
夹在中美之间,台积电被形容为“拳击沙包”,恐失去中国订单,又无力拒绝美国。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摩尔定律失效?
中国芯片产业面临两个现实:一是全球芯片产业面临瓶颈,为后来者赶超带来契机;二是中国芯片现有产业基础极差。
芯片产业的瓶颈来自摩尔定律的失效。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此后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半导体行业都大略依照这个模式狂飙突进,每年一代的速率快速迭代,后来者几乎不可能赶上这样的发展速度。
然而,这一速度逐渐放缓,近10年来半导体行业规模增速仅维持在4%至6%之间,而且还在进一步放缓,由此体现出从7纳米制程次突破到2纳米制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