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宣布猴痘为重大传染病!疫情蔓延亚洲多地,专家:确诊数迟早大暴增(组图)
本文综编自诗华日报、联合早报、新京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猴痘数个月前从欧美地区开始流行,目前逐渐传入亚太地区,包含日本、新加坡、台湾和泰国都已出现确诊病例。
根据美国CDC统计,全球至少有76个国家或地区出现超过1.9万例猴痘确诊,其中约有10多个新地点位于亚太地区。专家指出,亚洲病例暴增只是时间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早期发现和监测系统、程序是否健全。”
澳洲首席医疗官凯利今日也宣布,猴痘疫情为国家重大传染病事件。这意味着,澳洲政府可以对猴痘疫情暴发做出紧急反应。
确诊3500起
美CDC:8月开始把猴痘列为须向当局通报疾病
根据CNN报导,美国疾病控制与管理中心(CDC)统计指出,目前包括澳洲在内全球至少有76个国家或地区,回报出现超过1.9万例猴痘确诊,绝大多数都在病毒的非流行区,其中十多个新地方位于亚太地区。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星期三(7月27日)宣布,从下个月开始把猴痘列为须向当局通报的疾病。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猴痘病例已超过3500起,为全球最多病例的国家;纽约、加利福尼亚和伊利诺伊是全美报告猴痘病例最多的三个州。其中,纽约的病例达到1228起。
CDC主任沃伦斯基日前指出,随着检测量增加、各地病例报告系统改进,以及病毒持续传播,美国的猴痘病例数还会继续增加。
白宫首席防疫专家福奇26日说,猴痘对包括孕妇和儿童在内的群体构成“严重风险”。CDC确认,美国已发现两起儿童和一起孕妇感染猴痘病例。
确诊44起
澳洲宣布猴痘疫情为国家重大传染病
据联合早报报道,澳洲首席医疗官凯利星期四(7月28日)宣布,猴痘疫情为国家重大传染病事件。这意味着,澳洲政府可以对猴痘疫情暴发做出紧急反应。
前不久,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卫生局已在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居民中发现两例猴痘病例。两人都报告了轻微的症状,并在ACT卫生局和堪培拉卫生局的支持下在家隔离。
受影响的人曾到欧洲旅行,最近回到了首都地区。
早在今年5月,澳大利亚墨尔本一男子被确诊为该国首例猴痘病毒感染者。该男子30多岁,在5月16日从英国返回澳洲之前出现轻微症状。
新南威尔斯州随后也出现猴痘个案,一名40多岁男子刚结束欧洲旅游返回悉尼,几天后出现症状,在家中和接触者一起隔离。
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28日的数据显示,该国已确诊44例猴痘病例。
世卫组织
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此之前,7月23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猴痘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情况(PHEIC)。
谭德塞指出,世卫组织当前对疫情的评估是,仅在欧洲地区属于高风险,此外在全球及其他所有地区的风险属中等。
他补充说:“尽管目前国际交通受到干扰的风险仍然很低,但显然也存在进一步国际传播的风险。”。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美国时间7月22日,全球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超过1万6800起猴痘病例,比今年5月20日通报的80起病例翻了206倍。
猴痘疫情向亚洲蔓延
杜克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疾病防范中心研究员Khoo Yoong Khean指出,虽然现在亚洲确诊数仍低,但未来几周的病例数可能会持续上升,“和新冠肺炎一样,边境和旅行限制并没有真正阻止猴痘船破,只是延后了传播,这种疾病会继续在全球蔓延。”
Khoo Yoong Khean提到,欧美地区受到开放旅游影响,猴痘病例迅速上升,而疫情在亚洲蔓延开来只是时间问题,“亚洲国家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早期发现和监测系统、程序是否健全,是否足以在出现阳性病例时即时处理。”
台湾:已确认2例境外移入猴痘病例,首例个案为自德国入境的25岁本国籍男性,6月24日确诊后进行负压隔离治疗,并于14日出院。第二例是赴美出差30多岁本国籍男性,返国入境自主通报疑似罹病,送医确诊,患者有出现左睾丸肿胀、发烧、鼠蹊淋巴结肿胀状况。
日本:26日出现首例确诊猴痘病患,患者是一名7月中从欧洲旅游返国的东京居民,该名男子首先出现疲劳症状,接着出现发烧、皮疹和头痛,目前他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且情况稳定。日本政府也立刻为东京的第一线医护人员接种疫苗,所有临床的治疗及预防措施也已经启动。
泰国:度假胜地普吉岛在上周出现首例猴痘确诊,患者是名27岁的外国籍旅客,而该名患者在得知确诊后,竟立刻逃往柬埔寨,后来在首都金边被拘留。柬埔寨目前已升高了健康警报,并加强了边境检查站的筛查;泰国则要求医院对可能患者进行筛检。
新加坡:该国卫生部已确认国内出现10例猴痘确诊,包含社区感染与境外病例。印度首都德里出现第4名猴痘患者,这名34岁男子因皮疹与发烧持续了两周而入院;印度前3起病例则是来自南部喀拉拉邦,患者皆是来自阿联酋的旅客。
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地区主任辛格(Poonam K. Singh)表示,东南亚爆发猴痘的风险不大,但很出现跨国传播是有可能的,尽管在全球爆发的病例中,同性恋男性占大多数,但不意味着这种病毒仅是靠性传播,长时间的皮肤接触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