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虑正在消散,乌克兰大干一场的时机趋于成熟(图)
芬兰加入北约是一桩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
4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芬兰加入北约仪式上发言。
这一事件同时是对发动对乌战争的普京的重创:
首先是令其为发动战争所制造的理由变得苍白无力,假如乌克兰计划加入北约招致俄罗斯的军事反应的话,那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没有理由不受到俄罗斯更加强硬的军事反应。
然而事实是,没有,俄罗斯没有对此进行任何有意义的军事反应。
其次,普京对事件的反应堪称软弱无力,证明对乌战争已经严重打击了俄罗斯,使其失去发动新的军事进攻的能力。
俄罗斯外交部针对芬兰完成加入北约进程发表的一份声明,等于是默认了芬兰加入北约的既成事实,只在结尾处以令人惊讶的轻描淡写的笔调写道:“芬兰加入北约不可能不对俄芬双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在芬兰国内产生加入北约的舆论之初以及其谋求成为北约成员国的过程中,俄罗斯作出了比它强硬得多的外交反应,以至于使芬兰总理马林公开回击说,俄罗斯只管放马过来,势必要使其重蹈历史覆辙。言外之意要让俄罗斯士兵葬身芬兰。
经过对乌克兰的战争,毫无疑问俄罗斯已成为“软脚的虾子”,彻底失去了过去环绕在其身上的军事强国的光环,并且变成了一只无法令人生畏的“病猫”。
更令克里姆林宫雪上加霜的是,其所期待的战略级别的物资和武器援助正在离其远去,它只能在非公开的方式下寻求伊朗和朝鲜等国家的支持,而这些国家的能量不足以支持其与北约和多达五十国的联盟援助下的乌克兰作持久对抗。
一系列外交声明和运作确保了这一点。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最近访问东方大国基本确认了一件事:莫斯科的最大幻想可能无法实现。
在此情况下,涉及美国机密信息的材料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其重要目标似乎是要破坏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及美国的情报战,打击华盛顿与一些关键国家的关系,从而间接助力俄罗斯,影响俄乌战争。
但这应该不会对正在推进中的俄乌双方的行动带来直接冲击,反过来倒是显示出华盛顿对俄渗透之深。既定的日程仍会按计划进行。
外交层面的行动已经达成了预想的目标。摆在克里姆林宫面前的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是继续在毫无后续保障的基础上对乌孤军奋战,还是在一个合适的台阶面前就坡下驴,接受一个一定程度满足普京诉求、总体合乎基辅愿望的和平方案,启动俄军体面退出的进程?
华盛顿及其在全球的数十个盟友最近加强了对基辅的军事援助的落实,一批早先承诺的先进装备和武器已经陆续运达乌克兰前线,包括如雷贯耳的豹2主战坦克,作为北约成员国,波兰同时开启了对乌援助战机的口子——这一事实将在必要情况下为西方援乌更先进战机甚至导弹铺平道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关键条件逐渐到位的情况下,最终的号令将取决于乌克兰最高统帅部,取决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否下定战略决心,将早已拟定的反攻计划付诸实施。
根据一直以来的消息,乌方的反攻计划将在春季来临后进行,并与俄方原本的春季战役计划重叠。
稍早前的一则报道披露,克里姆林宫有意暂时搁置春季战役的计划,将作战重点转为回应乌方即将开展的反攻上。在策略上,这对处于目前环境下的克里姆林宫来说可能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克里姆林宫还是俄罗斯外交部作出的公开声明都强调现行的“特别军事行动”将继续下去,否定了政治解决的前景。
在克里姆林宫深居简出的普京或许不会像前述报道所声称的那样选择一条理智的路线,而是对乌方正在筹划的反攻采取硬对硬的策略,从俄方既往的表现来看,这是极为可能的一个方向。防御态势不符合普京及俄罗斯民族传统的个性。
一个事实可能对此进行了佐证:俄罗斯同乌克兰一样,也在扎波罗热前线地区集结部队——它可能成为基辅在南部反攻的一个重要方向。俄方的举措还包括。采取措施鼓励乌南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的乌籍公民获得俄罗斯护照,并移居克里米亚半岛。
此举可能意味着俄军正在对潜在的前线地区“坚壁清野”,放开大路让乌军进入,俄军枕戈待旦迎接战斗,并把大后方置于克里米亚半岛,做好准备在这一地区抵御乌军,与其死扛,确保守住红线——俄乌领土状态不会回到2014年前。
这一态势体现了基辅在战争中已总体占据了主动和战略优势,辅以盟国的军援逐步到位及针对俄罗斯的潜在战略支持者的外交战的顺利进行,乌克兰最高统帅部正在赢得实施反攻战略的机遇——时间窗口刚刚好。
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刻何时到来,因为它不仅关乎俄乌两国,也同时与各国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息息相关,即便万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