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求生”?澳洲租金飙涨,华人无房族成“待宰羔羊”!“像热锅上的蚂蚁,却无能为力”(视频/组图)
(本文旨在反映租房族的艰难,非暗示买房,更不鼓励在高息时期盲目买房)
“买房求生”?这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的现象,正在一些澳洲华人身边悄悄上演。
“4、50人抢一套,当天看房当天签合同,租金无上限……”租房族向记者大吐口水:“说我们是待宰的羔羊,一点都不为过。”
对他们中的部分来说,买房,反而成了当下“租房难”的解决方案。
“温水煮青蛙,不得不跳出来的时候”
华人“航”与妻子正处于“租房漩涡”中心。
他们说,悉尼房租像“无底洞”,快要摧毁他们的“澳洲梦”。
“涨啊涨啊,像温水煮青蛙,已经到了不得不跳出来的时候。”
航租住的公寓近期再次涨租(图片来源:供图)
来澳5年后,他们近期“被迫”动了买房念头。
租住在西北一处两室公寓的夫妻俩,需要每周支付近$800澳元的房租。
由于妻子尚在读博,航一人赚钱养家,房租开支已达家庭收入的半数。
在强劲的租房市场面前,航表示,“买房求生”尽管无奈,也是一种选择。
“看了几个老公寓,算下来月供比租金还要少些,想咬牙买个自己的家。”
航的妻子支持“买房求生”(图片来源:供图)
尽管加息势头不减,小两口思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在今年置业。
航算了笔账,以$70万的预算买房,刨去贷款和利息,月供与房租基本持平,甚至还更少些。
“无房一族好像正在被悉尼抛弃,如果这波赶不上,我们就只能搬去堪培拉了。”航这样说。
“租房审核堪比相亲,性别歧视隐蔽冰冷”
实地看房20多套后,白领“盈盈”终于找到了一处短暂的栖身公寓。
她笑着用“庇护所”来形容这套来之不易的房源。如果再找不到房子,就只能去朋友家挤客厅了。
“4、50人抢一套,当天看房当天就要签合同,租金无上限……”她向记者讲述租房市场的狂热,“说我们是待宰的羔羊,一点都不为过。”
单套公寓数十人抢,盈盈跻身其中(视频来源:受访者提供)
盈盈告知,一房难求已持续数月,但女性身份感受到的隐形压力远超预期。
“同等条件下,拿到房子的多数是男性租客。”
她表示,身边不少单身女性朋友都曾有过被“截胡”的经历,“男性似乎更受房东信赖,这种性别歧视隐秘又冰冷。”
即便匹配上房东的各种要求,签合同前还需接受严格审核,被询问生活、工作,乃至性格等问题,“租个房堪比相亲。”
盈盈租住的“庇护所”(图片来源:供图)
“他们会发邮件给我的公司,核实我的生活习惯,这有些荒谬!”盈盈尴尬一笑,有不解,更多是无奈。
Savvy上月底发布的2023年澳洲租房调查报告显示,女性更容易在租房市场中陷入困境。
数据显示,不堪租金压力的女性比例比男性高出约12%,租金占收入三分之二的人群中,女性比例是男性的一倍以上。Savvy发言人兼财务专家Adrian Edlington表示,这种情况仍可能更趋恶化。
“像热锅上的蚂蚁,却无能为力”
“小春”是租房派,“只租不买”的原则已执行了6年,在今年飙涨的租金面前终于动摇了。
过去一年,悉尼三分之二城区的公寓涨租超过10%,部分热门区域更飙涨超过40%。
小春也沦为了“韭菜”,半年间已被房东涨租3次。
小春租住在市中心的公寓(图片来源:供图)
“一种被明抢的感觉,但又反抗不了,因为涨再高都有人租。”他说,“像热锅上的蚂蚁,却无能为力。”
用近一半的收入付房租,这体验让他倍感“酸爽”。除去生活开销,几乎月月见光。
为了节省开销,小春已鲜有在外就餐(图片来源:供图)
看着其他租房朋友考虑“买房求生”,曾经把“不被贷款束缚”当作人生信条的他,有些无所适从。
“不敢买,怕崩盘。”他表示,澳洲已连续11次加息,通胀还没有触顶征兆,房市前景并不乐观。
“买和租进退两难,不知道在这个城市如何生存下去。”
三分之二租户处境艰难,悉尼最贵
Savvy发布的数据显示,全澳近五分之三的租户(59.2%)支付的租金,超过收入的3成(31%)。
10%的受访者支付的租金超过收入的6成(61%),这个群体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更极端的是,参与调查者中,3.2%的租金开销超过收入的76%,这个“极限租房”群体的比例远高于上一次调查中的0.43%。
约三分之二的租户认为交租“艰难”,仅有7%认为房租可“轻松负担”。
过去12个月里,澳洲多数首府城市租金出现两位数增长(图片来源:SBS)
目前,全澳住房周租金中位数为$581澳元。如果在首府城市,该数字飙升至$661澳元。
悉尼租房全澳最贵,独立屋周租金中位数已几近破千($962.08),公寓周租金中位数也已达$654.45澳元。
上文中的Adrian Edlington表示,“家庭将45%或更多的收入用于房租,这将导致租户承压。不仅对财务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他指出,“随着公用事业的费用在今年晚些时候上涨,可能会导致澳洲租户面临更大的生活成本危机。”
(本文旨在反映租房族的艰难,非暗示买房,更不鼓励在高息时期盲目买房)
(记者 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