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总理时隔七年访华,对过去政策有限纠偏,澳中关系经历了什么(组图)
本文转载自凤凰WEEKLY,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艾博年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是在中澳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以及美澳两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关系之后进行的。
近年来,澳大利亚和中国在人权、国家安全等问题上相互指责,双方民众对彼此的看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消极。但是,中澳关系不应永远落在低谷,两国依然需要彼此。2020年贸易关系高峰期,澳大利亚近一半出口流向中国,远超同期的美国和英国。
艾博年是七年来首次到访中国的澳大利亚总理。这次行程,他既要履行去年大选时对国内利益集团诉求的承诺,也要照顾盟友美国的感受。但毫无疑问,艾博年对此访感到非常满意。之后出席记者会时,他详细谈及这趟中国行,包括与习近平、李强和赵乐际等中方领导人的会面。
艾博年在谈到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时称,这是他担任总理后与习主席的第二次会晤,上一次会晤是在去年参加巴厘岛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后。艾博年还提到习主席谈话时展现的温情一面,例如,习主席讲述了他访问澳大利亚时的故事,包括谈到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艾博年邀请习主席在双方商定的互利时机访问澳大利亚,习主席也邀请他将来再来中国。这次会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比原定时间要长。艾博年认为,这反映了双方希望缓和双边关系的积极态度。
对过去非理性政策的有限纠偏
过去几年中澳关系的低谷,缘于澳大利亚对华认知的偏差。目前澳大利亚政府的对华新作为,是对以往偏执的缓和和纠正。
此前,中澳两国曾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2014年11月,两国确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2016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达到历史最高,中澳关系一度成为中国与周边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
但自2017年以来,澳大利亚对华政策转向,两国关系跌至谷底。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企业华为参与该国的5G网络建设竞标。2020年,澳大利亚时任总理莫里森要求对新冠病毒溯源进行独立调查,这让中澳关系进一步交恶。
在畸变的政治气候中,曾经的知华派声音变得微弱,逐渐退出澳大利亚政治舞台的中央,“反华却不知华”的人获得重任。例如,澳大利亚前外长毕晓普的国家安全顾问约翰·李(John Lee)从未到过中国,却十分反华。他曾任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委员会顾问,是澳大利亚近两届政府的重要高参。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前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任格瑞(Richard Rigby),曾在中澳建交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却逐渐退出澳大利亚外交高层顾问圈子。
在疑华、反华逆流下,政学商各界精英中的理性声音很难站到舆论场的中央位置,即便出现,也可能被斥为对华“绥靖”而淹没在舆论口水中。
直至2022年中左翼的工党政府上台后,中澳关系才逐渐出现缓和迹象,但也并未完全走出阴霾。即便新政党上台,中澳开始恢复高层接触,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调整也是缓慢和有限度的,是对过去“非理性”对华政策的有限纠偏。
2022年5月,工党党魁艾博年正式就任澳大利亚第31任总理。
2022年5月,澳大利亚工党党魁艾博年就任总理后,对中国的话语逐渐改变。新政府尝试摆脱此前的安全话语,不再将所有涉华议题设置为安全议题,“中国是澳大利亚国家安全威胁”等话语建构也逐渐被媒体抛弃。
艾博年上台以来的涉华演讲,更多集中在恢复双边高层对话和重建经贸关系方面。2022年9月,中国外长王毅与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会面,澳大利亚政府首次对外展示希望缓和两国关系的意图。黄英贤在会面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澳之间目前最大的分歧在于贸易封锁——这一表态意味着中澳关系的重心不再是安全领域,经贸问题重新回到双边关系的核心位置。
2022年9月,中国外长王毅与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会面。
2023年10月,在艾博年和黄英贤的主导下,澳大利亚宣布结束对达尔文港项目长达8年的安全审查,并表示不会取消或变更中国企业持有达尔文港的租约,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欢迎。此前,澳北领地政府将达尔文港以5.06亿澳元租给中国企业99年,随后引发美国非议。新政府的系列言行表明,澳大利亚政府对华政策开始趋于理性。
这一次,艾博年在启程前强调,“这是七年以来对我们主要贸易伙伴的首次访问,这是非常积极的一步……这是我们在对华关系上采取耐心、审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所达成的结果。”
经济互补性为中澳注入活力
今年中澳两国迎来三个重要的50周年纪念:50年前,澳大利亚首次在华设立大使馆,两国签署首份贸易协定,惠特拉姆成为首位访华的澳大利亚总理。
50年前的1973年11月,前工党总理高夫·惠特拉姆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前聆听。
为了纪念,艾博年还专门前往北京天坛,那里是惠特拉姆当年去过的地方,他把耳朵贴在回音壁上的那一幕颇为经典。“自他(惠特拉姆)访华已过去50年,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两国之间的接触依然重要。”艾博年如此说道。
此次访华期间,艾博年和黄英贤参观天坛。
50年前,中澳两国双边贸易额不足1亿美元;而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艾博年透露,“访问期间双方谈到了贸易问题,并对因两国关系稳定而正在恢复的贸易交流表示欢迎,这对我们两国非常重要。仅举一个数字,今年1月至8月期间,澳大利亚出口了60亿美元的产品,而回顾去年同期,其出口额是8500万美元。”
澳大利亚是中国长期稳定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供应国,中国是澳大利亚性价比条件最好的商品供应国。中澳关系恶化后,澳大利亚曾尝试将经济伙伴和地缘政治的同盟重叠起来,想在经济方面更多依赖政治盟友,但效果不佳。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份额占到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澳大利亚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依赖于此。因此,中国市场是澳大利亚难以轻易放弃的。
在过去的贸易摩擦中,中澳贸易的韧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两国关系紧张时,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总额也未受到过大影响。
原因在于,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一众产品中,以金属矿砂为主的矿产品一直是重要支柱,2019年对华出口额达到713.9亿美元,占到澳出口总额的68.7%;排在第二位的是动物产品,对华出口额41.8亿美元,占总额的4.0%;排在第三位的是纺织品及原料,对华出口额25.0亿美元,占总额的2.4%。由于矿产品在对中国出口中的份额接近七成,基本决定了澳对华出口的整体表现;而随着后两者出口也在增长,进一步推高了对华出口的增速。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一众产品中,以金属矿砂为主的矿产品一直是重要支柱。
自2000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澳大利亚采矿业走向繁荣时期。据澳大利亚官方数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2年,澳大利亚采矿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大幅攀升至8%,铁矿石的价格从13.8美元/吨上涨至187.2美元/吨,涨幅高达13.5倍。
十年间,仅矿石出口一项的收入就让澳大利亚实际可支配家庭收入提高13%,平均薪水上涨6%。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澳大利亚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获益更多。从目前看,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和其他原材料也很难找到同等规模的替代市场。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也极其需要澳大利亚的原材料。尤其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和黑煤,对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可替代的来源。
因此,中澳经济的互补性是中澳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中澳贸易摩擦中,除煤炭外,木材、葡萄酒、龙虾等一切商品都曾被中方勒令禁止从澳进口,许多当地供应商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因此承担了巨大的商业损失。去年大选中,工党做出大量竞选承诺,其中就包括为这些企业主重新争取中国市场。艾博年此次访华,可以说是给了国内相关利益集团一个交代。11月5日,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进一步强调,澳中两国关系成熟,经济互补性为双边关系注入活力。
艾博年于11月5日参观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澳大利亚展台。
地缘政治阴影依然存在
经济上合作步履不停,但在地缘政治上,澳大利亚始终认为中国与其存在分歧。两国之间的分歧之一是,北京与太平洋岛国的安全关系日益密切,而澳大利亚与美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紧密合作,加剧了中方对于遏制的担忧。
2021年,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签署了历史性的“奥库斯”(AUKUS,即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议。7月,堪培拉和华盛顿同意升级澳大利亚北部的两个空军基地。
艾博年去年5月23日宣誓就职后,马不停蹄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峰会,约两个月后还参加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
2022年5月24日,“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峰会在东京召开。
不少外媒指出,美国在中澳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成为此次澳大利亚总理访华中的不稳定因素。在地缘政治上,澳大利亚过去几年的确在向美国走近,但从新政府的一系列表态来看,澳大利亚在台湾等议题上会充分尊重中国的感受。
在同艾博年会面时,习近平多次谈起“小”与“大”,蕴含如何发展好中澳关系的深刻考量。他强调,“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或者“去风险”,本质上都是保护主义,违背市场规律、科技发展规律,也违背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小集团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他直言,“对那些把亚太地区搞乱的企图,我们一是要警惕,二是要反对。”
“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各国不是各自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澳两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两国共同利益出发,共同构建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互利合作的中澳关系,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之后与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谈时,艾博年强调了管理竞争的重要性。他说:“在存在地缘战略竞争的地方,我们必须通过对话和理解谨慎地加以管理。”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艾博年并未提到与中国分歧的关键点——包括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与美国和英国的国防技术合作,以及西方向澳大利亚出售核动力潜艇等问题。
按照奥库斯协议,澳大利亚将在20年后生产出第一艘本地制造的潜艇,该计划预计将花费2680亿至3680亿澳元;而今年年底发布的《国防战略评估报告》或将进一步改变澳大利亚国防军的军力结构,并可能增加国防开支。在澳媒看来,澳大利亚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一种信念,即中国对澳大利亚构成军事威胁。
由此可见,在经贸压舱石的作用下,中澳关系的缓和已现端倪;但在名为“国家安全”的魔咒笼罩下,地缘政治阴影仍在。考虑到将来澳大利亚政府政党轮替的可能性,中澳关系走向何方,缓和与纠偏能否进行到底,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曙光已现,值得中澳双方共同努力,让两国关系迈向正确方向。
本文转载自凤凰WEEKLY,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