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卸完煤油就装大豆油”事件震惊全国!官媒怒批“投毒”,旗下食用油下架,股市震荡(组图)
本文综编自魔囝、大皖新闻、金融界,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7月8日,中储粮因“罐车运输油罐混用”的问题冲上微博热搜。
当日下午,有网友发现中储粮旗下食用油品牌金鼎淘宝旗舰店系列食用油如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橄榄油、芝麻油等均已下架。客服回应称,仓库最近休息,过一阵会重新上架。当问及金鼎下架食用油是否与近期中储粮罐车运输油罐混用事件有关,客服称具体原因不清楚。
此外,事件正在向A股传导,午后,食用油安全概念股异动,道道全直线拉升一度触及涨停,西王食品、金健米业等纷纷冲高随后回落。
“卸完煤油就装大豆油”事件
近日,媒体曝光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一些油罐车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引发关注。
大象新闻视频截图
内容相当离谱!
我们是真的惊呆!!!
竟然真的不洗油罐直接就运!
然后直接去拉了大豆油……
记者去暗访:
得到的答案是没有洗。
后续真的没有洗,直接装油。
油厂里也完全不验罐。
两家龙头企业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和汇福粮油集团陷入此次舆论旋涡。
官方回应:
网友们都大吃一惊!
这个事情震惊了全国!
央视直接定义为投毒!实在是过于恶劣了!
让人意外的是,中储粮这样的央企下属天津分公司居然是涉事主角之一。近日中储粮集团公开回应,称要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对于检查发现存在违反规定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立即依法终止运输合作,并列入集团公司服务采购“黑名单”。该集团要求直属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全面排查出入库等环节使用的运输工具是否符合要求,相关运输承运单位运输工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运输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中储粮亡羊补牢的同时,消费者仍有不少困惑与错愕。因为这件事的性质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地沟油。通常来说,我们只要不贪图便宜,选大品牌,选知名厂家,就能避开劣质食用油。但大品牌也会在运输环节出现化工油食用油混装的漏洞,这显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这不仅仅是做饭烧菜的问题,还有面包、薯条、烘焙、蛋糕,几乎囊括所有的零食等领域。
而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居然已经是较长时间以来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这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大于天”还只是一种愿景。容量动辄大几十吨的罐车,残留个几十斤化工液体很正常。但混装食用液体后,这就不是一般的食品安全事故,形同投毒。这种混装行为不仅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公然挑衅,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极端漠视。央视没有夸张,危害是巨大的!
这个事情出来之后,直接涉及的食用油品牌下架。
不知道有多少家庭使用的是这个牌子的食用油。
有网友去问,客服否认:
其他几个牌子纷纷澄清: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道:“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燃油罐车运输卸货完回程,为了覆盖油费、人力成本顺带运输的。如果中间还要进行清洗的话,至少增加三五百块费用,多一些还要八九百。这笔钱司机没能力承担、公司更不会承担。专程运输和回程捎带的运费差距很大,所以这种运输方式基本也不挣钱。”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事实上,现在许多大型食品企业的生产基地应该都能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区域,不会出现超长途运输的情况。而且部分公司为了降本增效,旗下都设有运输公司,也不会交给第三方来做。”
不过根据媒体报道,疑似这么操作的绝对不止中储粮一家。
早在2017年,继德芙被爆出矿物油超标之后,海天、老干妈、友加等多款油辣椒产品被送至德国实验室,检测出矿物油超标、含有多环芳烃化合物以及增味剂等。被查出的这些物质均违反了欧盟或美国的相关标准。长时间食用,有可能会致癌并且在肝脏、脾脏及淋巴结等器官中产生微肉芽肿。
往前继续追溯,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无数次整治潲水油的专项行动,却屡禁不止、死灰复燃。
《食品卫生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包括潲水油在内的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潲水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长期食用可能患上肝癌、胃癌、肾癌、直肠癌等诸多疾病。
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带来的众多有毒化学物质超标,这不相当于投毒么?引发的民怨沸腾,大概可以让中储粮耻柱永钉了。
这个事情太严重,已经在研究了:
有网友分析,我们普通消费者都逃不掉:
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老干妈匪夷所思的被检测出油类矿物质超标事件吗?
专业网友认为不排除这个油罐车的可能性,老干妈是否用了当年被污染的油现在很难说清了。
央视:这样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费者的命
央视网评7月8日发文,谁也想不到街边加油站的油罐车里面可能也装过我们炒菜的食用油。
文章称,而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居然已经是较长时间以来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这种混装行为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法》的公然挑衅,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极端漠视。
文章表示,一切不合理的商业行为背后都有经济利益作祟。对于运输方来说,最终还是钱的问题,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为的是可以省下数百元的清洗费用,成本下来了竞争力上去了,别的运输车辆只有跟着“卷”。但对于食用液体出入库的管理方,尤其是中字头这样的接收方,坚称“不验罐是因为没办法分辨”,则完全令人咋舌。相信这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无德、无责任心导致助纣为虐。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发文称此事性质恶劣。
针对此事,首都师范大学刑法专业教授肖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确定相关行为人有故意向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物质的前提下,经办案单位根据具体情节认定后,相关行为人和涉事单位都有被认定涉嫌刑事犯罪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