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非洲豪掷600亿引爆舆论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组图)
中国今年(2018年)第三场主场外交——中非合作论坛9月4日已经结束。对于这场会议,西方和中国国内的声音依旧是两重天。
有不少西方媒体是一如既往地质疑:什么中国让非洲国家陷入债务陷阱啦、什么中国在非洲是新殖民主义啦、什么中国趁机在非洲扩大影响力啦,都是老生常谈的论调。
不过,今年的西方舆论里出现了一股清流:比如常年来是中国“黑粉”的CNN,在报道中承认了中国对当地创造就业、帮助城市建设的成绩。还有美国企业家比尔·盖茨(Bill Gates),更是在中共党媒《人民日报》上发文,点赞中国几十多年来的发展,认为中国经验对非洲有借鉴意义。
这样的迹象说明西方正在改观对中国与非洲关系的认知,虽然目前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与西方罕见为中国叫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国内,尤其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的对非洲600亿美元的支持,让中国舆论沸腾。
6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有人算了一笔账:600亿美元相当于4,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国内最穷的两个西部省份——西藏和青海的GDP总和,相当于中国财政用于国内扶贫支出的1.26倍,相当于中国国内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的总市值,相当于2017年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2.27倍……
数目很可观。问题在于:不是有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吗?中国国内问题一大堆,为何将这一笔钱投向国外?
就拿过去的8月来说,中国山东的蔬菜基地——寿光发生严重水灾,中国为何不从600亿美元里拿出一部分钱来帮助受灾民众?P2P爆雷,多个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实控人失联或者跑路等,为何不用一部分钱来补偿受损失的民众?中国南方的湖南省耒阳爆发涨学费抗议,为何不用一部分钱来解决教育问题?中国还有2,000万未脱贫人口,为何不让国内民众先富起来?放着这些问题不管,却忙着给非洲送600亿美元……这样的声音不论是在中国社交网络平台微博还是相关报道下的评论比比皆是。
此次中国国内爆发的怨言只是一个最新的例子而已,内外有别的态度的确让中国国内民众感到扎心。 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的留学生费卡杜(Fikadu Abebe)在接受多维记者采访时就透露,自己来中国读书,不用操心学费,中国官方每个月还发给他8,000多元人民币生活费,扣除必要的生活开销,他每月还能省下6,000多元人民币。
要知道,2017年,中国国内一线城市北京的平均工资才9,240元人民币。按照这个薪资水平,一个普通中国民众交完房租(就算他/她租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卧室,很可能也要花费2,000元人民币左右)、支付自己的餐费和交通费等后,恐怕所剩的还没有费卡杜多。费卡杜读书不仅不花钱反而能挣钱,试问:对比之下,谁不会羡慕嫉妒恨?
诚然,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并非是赔本生意,给予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本意是能多吸引或者留住优秀人才。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今天中国国内的怨声载道就说明了这句话。再上到国家和个体的层面,国家计划通常涉及战略,更多关注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普通民众更为关注自己的个人和短期利益。
当下的中国社会,普通民众在民生、教育等层面更多希望来自政府的重视和满足,甚至希望政府能够尽可能先照顾国内民众的利益。一旦这种诉求难以满足,这样的心理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中国政府在宣布给非洲600亿美元的支持时,给中国民众的观感是中国又撒钱给“穷亲戚”、中国又在“勒紧裤腰带”帮助难兄难弟。换个角度:如果中国更多强调这样做可以给中国带来多少红利、拉来多少投资,恐怕普通民众就不像今天这般叫苦,就可以理解大力扶持非洲的用意。
中共十九大对中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引发的舆论热潮就是这个矛盾的现实体现。中共对中国国情的判断本身是准确的。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但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中共有治理国家的深刻洞见,却不见得在具体事件上能够获得民众的理解。人性之复杂、国家治理之复杂,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