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赵婷走向”无依之地” 还是她先选择皈依自外中国(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39岁的华人女导演赵婷获得2021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除了赵婷本人获奖外,她的作品《无依之地》也一同摘得最佳电影奖,女主角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获得最佳女主角,让该片成为颁奖季的大赢家。
赵婷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非白人女性,但这个消息对中国舆论而言显得格外平静。
在美国当地时间4月25日摘得分量颇重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前,赵婷已在今年2月底获得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
相关话题引起讨论的同时,往事并不如烟,她昔日的采访言论被网友扒出。有新闻网页显示在2013年的采访中,她谈道,“中国是一个充满谎言的地方,我从小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假的。”在另一篇新闻报道中,她也说道:“美国现在是我的国家”(The US is now my country),由此掀起争议。
有台媒跟风写道,她16岁离开中国大陆在英国、美国念书、学电影、拍片。8年前她30岁,她接受访问时脱口而出她小时候的中国是“遍地谎言”。她因为这句话,成了中国大陆民族主义分子眼中的“局外人”。她的背景及肤色,在美国也被视为“局外人”,她却在电影路上转变为被拍摄者眼中的“自己人”。如此赵婷,好像又成了“太阳花”或“觉醒青年”。
赵婷的继母,中国著名演员宋丹丹说,赵婷激励了无数中国孩子。不过,1990年代去英国读私校、留学美国的能有几人?如何激励?她的经历对多数人而言,没有可复制性。
此外,作为先富起来的一代,如果“中国”是谎言之地,那她原生家庭的财富也是靠“谎言”累积的吗?如果赵婷的艺术和人生都在拒绝“谎言”,那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套路式的抹黑,甚至“种族灭绝”都能脱口而出,那她也不过是从东方的楚门世界移地西方,此时,“谎言”难道就不是谎言了吗?
《无依之地》讲述的是一个中年妇女死了老公,没有儿女无依无靠,没有存款,又一直在想念老公走不出来。于是就开始了流浪,一边打临时工赚钱,一边住在房车里,到处游荡。在路上遇到了许多同类人,带出了许多的故事和情感。但同名原著中反映的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美国群体,穷到连房租都付不起,这样的弱势群体,从来就没有“诗和远方”,遑论心灵的自由。
电影回避了原著的批判性,对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并没有触及。但一个华裔来拍美国边缘人流浪故事,投射美国的良心,这却是好莱坞从来都不缺少的政治一环。
赵婷(左)和女主角麦克多蒙德在《无依之地》的拍摄现场。(AP)
事实上,即便在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也从来就没有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迪克西女子合唱团(Dixie Chicks)在演唱会上表示,“我们为美国总统来自德州感到羞愧”,由于她们来自德州,正是小布什(George Walker Bush)总统的故乡,此番关于羞愧的谈话,让德州人民听得无法忍受。德州大城达拉斯(Dallas)、休斯敦(Houston)、奥斯汀(Austin)许多乡村电台,纷纷决定抵制播放她们的作品。最后乐队主唱不得不发表道歉声明。
成年人理应对过往的言行澄清,作为公众人物,则更应谨慎,如果她的“中国充满谎言”在有意无意间伤害了很多中国人的感情,以“美式标准”,道歉又有何妨呢?
其实,就作品本身而言,不是中国网友聚焦的重点。从龙应台到庄祖宜,一种近乎皈依者的虔诚,靠贬讽一方来博取他者认同的投名状心理,一种手持真理大棒,对一方重挥、对一方轻落的双标,才是问题核心。
至于赵婷是哪一类,无法诛心。她的争议言论确实只有那两处,她没有从事过反华活动、也没有拍过反华电影,其实关于她的介绍、影评在中国境内还可以随处看到,毕竟,倘她先选择反华,届时走向无依的,恐怕就不是她一人了,恐怕也就没有《无依之地》了。
到底是中国成了赵婷的无依之地,还是她先选择皈依自外中国,恐怕远比电影本身更值得思考。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