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察:撕裂的香港 该如何修补(图)
在《逃犯条例》引发了社会的大冲突后,香港政府目前决定暂缓修订工作的姿态,已令城市里的紧张局势有所降温。
现在来看,这场因为港府错估民意而引发的危机,尽管已呈现化解态势,但其案例可谓给港府上了宝贵的一课,其未来则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民情,更加全面地掌握社会脉搏,更加积极地回应合理忧虑,更加主动地解释不必要误会。而不论建制还是泛民主派的香港政治人物,他们接下来也都要务实地审视《逃犯条例》,避免令事件再生异变。
毋庸置疑,港府目前的决定,是可以令香港社会的冲突得到很大程度止息的,但港府自身仍然需要从这桩事例中,汲取一些管治经验。照道理,政治精英云集的港府内部,本应有多种方式及渠道,来充分掌握香港的社会民情,但是在今次《逃犯条例》修订中,港府却多次错判了民情形势,甚至研判不到民意是如此的强烈,而激发人数众多的港人上街示威,这种管治误差是需要港府有所反思的。
而未来,港府也需要抛弃那种长期以来存在于行政实践当中的“唯票数论”管治思维。连日发生在香港街头的事态显示,即使港府提出的法案在香港立法会能够得到足够议员的支持,可若是在社会惹起了众怒,那么,强行通过也注定是无补于事,甚至只会引发反弹,如此做法,只会令香港人走上街头进行抗争,使社会无端陷入到冲突和撕裂之中。
而从今时的民情反弹来看,那些建制派的香港立法会议员,无论是出于自身的政治需要,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未来都需要更加顺应民意,相信这一群体没有人会选择为一个不顺民意的法案,而让自身在未来的选举中选票尽失吧。而对于港府来说,如果其要想更好地树立自身的政治威信,那么就必须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不能还是停留在“只看重立法机构选选票”这种低水平上。
长远而言,香港的政治人物均需要务实地看待《逃犯条例》的修订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港人也是认同完善逃犯引渡机制是桩好事的,但问题在于,这项法律需要怎样被实践。未来,港府再遇到类似有争议性的社会议题时,那些朝野政治人物则需要更积极地向港府反映真实民意,唯有这样,才不会陷港府于不义。与此同时,那些泛民主派人士未来也需要放下自身长久以来都迷信的意识形态偏见,能够客观公正地正视两岸三地的司法互助需要,发挥香港代议士的应有作用,积极向港府提出合理的修例建议,而不是利用民粹情绪再激化社会矛盾。
这一役,香港社会和政府均已耗损太多,这城市未来真的需要彻悟这宝贵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