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骚乱的十一点思考(图)
一,如果只是游行示威,怎么折腾都没问题,毕竟香港是“一国两制”,《基本法》和香港本地法律都保护市民的游行示威权利,香港的很多内部问题积弊日久,很多人也确实存在不满情绪。
二,具体到这场示威,从一开始就动机不纯,反修例只是个幌子,“反中”、反政府、反“一国两制”才是事情的本质。在港府宣布暂停修例后,示威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在香港全城迅速扩散,演变为暴力骚乱,甚至围攻立法会、中联办、损毁国旗、国徽等,更是赤裸裸地暴露了这场示威“反中”、反政府、反“一国两制”的港独分离主义本质。
三,导致骚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港府修订《逃犯条例》,但修例只是一个导火索,更根本的原因在于香港内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长期积累,城市经济片面依赖地产、金融和服务业等支撑,畸形的产业结构和导致产生了严重的贫富悬殊和结构性利益分配问题,对原教旨自由资本主义的迷思,又使得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调整。
四,香港回归后没有及时进行一个去殖民地化的转型正义过程,基本沿袭了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教育体系,使得香港虽然实现了主权回归,但人心却迟迟未能回归,国家认同也没有建立起来,在精神与价值观层面,不少港人还处于殖民地状态,某些人更是具有强烈扭曲的“恋殖情结”。这种情况必须改变,阻力再大也要完成。
五,内地的快速发展崛起和香港经济的长期停滞形成强烈反差,使得香港精英与普通市民的优越感遭到严重挫伤,包容性也因此丧失,由此产生的扭曲傲慢心态,使得不少人变得极为敏感和仇视内地,甚至出现港独情绪,看不惯内地一切事物。但是,内地发展不是罪,内地人也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而且内地还在快速发展,所以这个心理挫伤,香港人只能自己去养。
六,不少香港人觉得香港能有后来的经济成就和地位全靠英国殖民当局,这实在是极大的无知。香港发展完全受益于母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封闭年代,香港主要是靠“通道效应”发财,改革初期则主要是借助“窗口效应”发财,香港的自由港效应也是因为背靠内地才能发挥空间。当这些效应消失,又抗拒融入母体中国,香港怎么发展得起来?
七,殖民地时代采取总督制的香港根本毫无民主可言,总督就是香港的“皇帝”。香港现有民主制度,主要是在回归谈判过程之中和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事实上,北京特别愿意依循基本法规定的“循序渐进”原则,在可控前提下在香港进行制度包容性尝试,为此还在几年前主动提出过“8.31”普选方案,只是这一方案在香港立法会被否决,导致民主发展停滞。虽然殖民地状态下的香港没有民主不是今天也可以不发展民主的理由,但因为今天的民主诉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就否定回归后的民主发展,是是违背事实的。
八,香港的“外部势力”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一般意义经常说的政治上的外部势力,包括西方英美等国政府与政客,西方在港领事官员、情报人员以及他们培养的代理人等;第二种是政府与司法机构中的外籍职员、法官,以及持外国护照(非香港特区护照,香港没有公民制度)的人,尤其是持英国海外公民护照(BNO)的一百来万人,他们是外国身份,根本就不是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国家认同?他们在香港只有居留权,却深度参与到香港政治与社会生活,左右甚至着决定香港的城市议题设定,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存在。谈香港的“外国势力”忽视掉第二部分人,就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
九,这场风波之初始由台湾引起,是为了解决港男在台湾杀害同行港女,却因港台之间无司法移交协议,无法移交嫌犯到台湾受审,港府才决定启动修法,并把台湾和大陆、澳门一并纳入修法移交范围,弥补香港司法漏洞。台湾司法部门在一开始明确表示“乐见其成”,但事件爆发后,民进党蔡英文政府立刻反身“抽水”,将之操弄成选举和两岸议题,在岛内与国际场合大肆攻击内地制度和“一国两制”,吃尽了香港豆腐。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事关国家统一和“一国两制”问题,现在,从大陆叫停自由行开始,轮到蔡英文为“豆腐”买单了,接下来就看她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吧。
十,香港回归后二十多年还能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这个中央政府和各治港部门都要反思,存在的问题要马上去改,能改的问题要马上去改,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对港政策上,那些不够现代化的,该调整的政策,一定要及时调整。
十一,香港事态虽然严重,但就像牛泪说的,北京如果出手,随时都能平息下去。北京为什么没有贸然出手?就是相信香港人最终能分清是非,相信特区政府和香港警队,而且这本身也是对《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尊重。香港还是应该继续实施“一国两制”,这是中国对世人的公开承诺,也是最适合香港的制度设计。不过以后的“一国两制”应该是积极的“一国两制”,是有“一国”前提的“两制”。
“一国”是皮,“两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