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察:如此文宣 你让港人怎么想(组图)
就在香港反修例运动的风波持续刺激陆港舆论,并引发国际广泛关注之际,北京时间2019年8月20日,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旗下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刊登了对政治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访问内容,后者在这次对话中,给出了其对反修例运动进程和未来走向的看法与评估。
在香港,法治许可范围内的游行与抗争,都受到香港《基本法》保护,若港人因为对修例不满而进行游行示威,就算规模再大、声势再喧闹,只要尚在合法范围内进行,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外界也不必大惊小怪。(AFP)
文章中,郑永年在被问到“反修例运动如何收尾”时表示:“从整体来说,香港这些人成不了气候。我一个朋友是新加坡前高官,他就说,你只需要威胁断水就好了。因为新加坡人很敏感,马来西亚不给喝水就麻烦。这当然是玩笑说法。实际上,香港有很多制约,大部分人也知道自己跟内地分不开。但是少数激进的人利用了国际化的便利。”由于多家内地媒体在转载时,把标题修改为《郑永年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断水就可终结香港乱局》,激起了巨大争议。
很多网民最初看到这类转载标题后,便以为这是郑永年的原意,甚至惊讶于这样一位有影响力的学者,竟能说出如此民粹的言论。殊不知,这只是郑永年在访谈中引用别人的一句玩笑话,从原文的完整内容来看,这并非他的本意,只是个别媒体充满民粹的“标题党”做法,催生了这次争议。
引发了争议的不仅有郑永年,同样因为涉及香港反修例事件而引发争议的,还有近日两大知名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和Facebook主动关闭了大批用户账号一事。这两家公司发布声明,指这些账号在香港反修例风波中刻意制造混乱。
Twitter官方表示,其发现了一批账号主要散播关于香港示威的不实消息,试图刻意及针对性地在香港煽动不和,并暗示其中一些账号受中国宣传机构支持。
Facebook的做法相似,其官方宣布,已封锁了多个帐号、专页及群组。在其给出的一些查删样本截图中,一些帖子的内容是将香港的抗议者比作极端恐怖主义分子,另有一些帖子使用了难听的咒骂、侮辱性文字。
尽管上述社交媒体平台这次对中国宣传机构的暗示或指控,真假还待进一步验证,但这些争议的发酵,无疑再一次让外界重新关注起中国的外宣问题。
就比如近期的反修例一事,自最初香港爆发游行抗议,就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普遍而强烈的关注,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内地几乎鲜有报道,很多内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在香港的这件事;但到了后期,香港反修例事态开始生变,街头抗争不断向暴力趋势发酵,内地媒体才开始有针对性的报道及批判违法暴力行为,其中充斥着不少煽风点火,刻意渲染矛盾的内容。
香港局势的波澜起伏,如今已造成了不少内地民众在谈论该地区政治时民粹情绪高涨,对于香港示威者的严辞攻讦、恶语谩骂,已经在内地大小媒体,尤其是网络舆论中十分普遍。
毋庸赘言,在香港反修例过程中屡次出现的激进暴力和冲击“一国两制”秩序的违法行为,绝对不应该,也必须喊停,香港社会当前最重要的议题,一定是要果断向违法暴力说不,让城市尽快回归和平常态。但与此同时,反对违法暴力,绝不代表就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不代表要将所有示威者乃至全体港人都推到对立面去。须知道,那些暴力示威者只是极少数,他们根本代表不了全体港人。
香港部分示威者无视法治的暴力行为虽然是极不可取的,但内地民众在看待香港这场街头运动时,亦不该以偏概全、偏听偏信,不该忽视香港社会主流群体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Reuters)
港人不是别人,他们同样是宗族血缘与内地割舍不断的中国人,是内地人的同胞,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这里,有必要再一次强调,香港反修例风波的背后,是有着非常复杂的现实成因的,反修例呈现出来的政治喧闹,仅仅是一种表象,它反映出的是这些年,港人在很多政治和经济民生议题上的情绪积累,故不可以将反修例问题简单粗暴地标签化。
反修例背后的香港问题何其复杂,但对于这些,一些内地媒体、网络意见领袖和自媒体,今次非但没能予以认真正视,没能理性看待香港问题,反而只会粗暴地从民粹视角攻讦詈骂,更有甚者,甚至高谈阔论地煽动启用武力弹压和取消“一国两制”。如此文宣,你们是否想过,那些温和港人看在眼里是何感受?这样挑唆民粹情绪、间离两地矛盾下去,又谈何陆港和解?
反修例风波衍生出来的内地文宣短板,又一次证明了中共领袖毛泽东曾说过的那句话,“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去占领了”。互联网舆论的世界,从来不是孤岛,而是必须要把握住的阵地。但很显然,在今时反修例的文宣上,故步自封、自说自话的内地,较港台乃至国际社会,输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说今次在反修例事件中的表现,就论日常表现,内地文宣屡屡因为手法拙劣,而让中国虽早已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西方社会的偏见与歧视依旧如影随形。文宣模式的结构性短板,导致了国家在全球话语权上长期以来都很被动,在西方垄断的意识形态面前腹背受敌。仅凭这些,再看看今天内地那些报道香港的文章和新闻,难道这还不足以需要反思吗?